不是随手种下就完事 植树造林 大工程

每年都有一片与丹麦国土大小相当的原始热带森林遭到破坏,而世界其他森林区块也都面临迅速消失的窘境,随着气候变迁加剧、生物多样性下滑,世界各国对造林的重视程度随之提高,因为森林为全球四分之三的动植物提供了家园,吸收二氧化碳,并提供食物、燃料和药品。造林,即复育近期消失的森林,不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能从大气中清除大量二氧化碳,抗衡气候变迁。然而,当人们在错误的地方种植错误的树种,很可能弊大于利。

●造林不当 适得其反

根据外媒BBC的报道,2020年,美国两项环保科研结果显示,大规模植树造林如果实施不当,不但不能保护环境,反而会带来更多害处。在这两项研究中,其中一项得出结论称,植树造林的经济刺激措施如果执行不当,不但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而且在减少碳排放量方面作用也很有限。

该报道指出,多年前一项旨在恢复森林的全球性计划波昂挑战(Bonn Challenge)就提出,到2020年将恢复和重建1.5亿公顷遭砍伐的森林和退化土地;到2030年则完成3.5亿公顷的森林复苏。全球有大约40个国家批准了波昂挑战计划。然而,科学家敦促人们不要急于盲目植树造林。他们指出,直到2020年所作出的波昂挑战承诺中,近80%新森林只不过是单一树种的种植或是特定产品,例如果树或橡胶树,这并不符合生物多样化的标准。

现年69岁的印尼老人萨迪曼经过24年的不懈努力,将贫瘠的山地变成了富饶的绿洲,还使当地村民重新用上了干净的泉水。

主导这项调查的科学家研究了政府给私有土地所有者植树的经济鼓励措施。以智利为例,智利政府从1974年至2012年颁布了一项法令来补贴植树造林成本,种植者可以得到75%的补偿。这项造林政策被广泛视为具有全球影响力。本来植树计划不应该包括原有的森林,但由于执法不严加上预算限制,导致一些土地所有者只是用更有经济效益的新树种取代了原始森林。其结果,可想而知。补贴计划确实扩大了森林面积,然而却减少了原始森林的规模。由于智利原生森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能存储大量碳,因此该补贴计划创造的新森林不但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且还未能增加碳储存。

●造林十大黄金守则

今年一月,由英国皇家邱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简称邱园)和国际植物园保育联盟(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GCI)领军的最新研究,汇整出“造林十大黄金守则”,借由这十项要点,帮助民间、企业和决策者,让造林效益最大化。

1)现有森林优先保护

每年都有数百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随之而来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则难以透过造林来抵消。这些遭破坏的森林往往需超过100年才能复育;因此,在种植更多树木前,现有的森林应优先保护。政府和企业应规划和建立更多的保护区,来保护现存的森林;并立法禁止滥伐森林。同时,在地社区可集中力量处理森林砍伐的主要因素,例如火灾及过度畜牧。

马达加斯加伐木活动。(图片来源:邱园)

2)与当地居民合作

若要造林计划成功,与当地居民的合作就不可或缺;缺乏当地的合作伙伴,往往是造林计划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与当地居民合作不仅能促使造林计划获得长期成效,还能透过整备土地、植树和维护森林等劳动,为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并为那些以永续森林作为发展目标的企业提供商机。

3)若能复原生物多样性,更具生态效益

造林计划应旨在达成多项目标,例如减少碳排放、保护物种、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价值或提供生态系效能(例如稳定水资源系统)等。值得注意的是,若能恢复生物多样性,要达成上述目标将更加容易。就恢复生物多样性的观点而言,订定长期的原生造林计划或重建过去既有的森林,远比仅仅种植生长快速的树种更为有效。此外,原生造林计划还可以捕捉更多碳排放,增进生态系服务(例如防洪),并提供各式各样的工作机会(例如能永续收获的森林产品和生态旅游),使当地社区在经济层面上受益。

纽西兰基督城的海港山(Port Hills)种植项目。学者们在森林步道上重植该森林原有物种植物。(图片来源:Flikr )

4)森林地是最佳造林地

造林的最佳地点是先前就孕育过森林的土地,且必须避免草原或湿地等非森林地,因为这些地貌已发挥固碳效用,尤其是土壤中的碳。需特别注意的是,若选择已在进行农业活动的地区推动造林计划,恐导致其他森林地遭到砍伐。此外,将已复育的森林地相互连结,或扩展到现存的森林,能帮助新生森林地自然更新,并扩大现存森林的规模,进而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最后,也可根据生态系所提供的地貌或效益,来决定造林的地点,例如休憩场所、野生动植物栖地、干净空气或遮荫等条件。

5)天然林更优于人造林

天然造林意谓着天然森林在废弃的土地或劣化的森林地上重新生长,这样的做法比人工造林更具经济效益且有效。自然再生的天然林,固碳力是人工林的40倍。此外,这种自然方法最适合轻度劣化的森林地,或是附近有种子源的现生森林。

人工造林时应混用多样树种,尽可能多用当地的原生物种。

6)选择混用多样树种

当大自然无法自然复育,需要人工造林来复育林地时,选择合适的树种至关重要。人工造林时应混用多样树种,尽可能多用本地的原生物种;并在可行的条件下,使用稀有和濒危物种。由多样树种组成的森林,更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生物创造栖地、吸引种子传播者和授粉者,也更有抵抗力应付疾病、火灾和极端天气事件。此外,最适树种也要能与其他生物共构互利关系,例如真菌、授粉者、和种子传播者。会占据天然栖地的入侵种则应当排除,否则反而与原生种竞争、降低生物多样性,且使水资源更难取得。

由多样树种组成的森林,更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生物创造栖地、吸引种子传播者和授粉者。

7)采用能适应环境气候的树种

使用具有适当遗传多样性程度的树木种子或幼苗非常重要,如此一来,才能确保他们适合所种植的区域或当地气候。这样的做法能提升造林对虫害、疾病和长期环境变迁的适应力。

8)事先做好各项计划

从收集种子到植树,必须使用适当的、最好是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种子供应链。在复育计划开始之前,就应当事先决定种子或树木的来源、种子库和繁殖作业所需的设施及各项协议。此外,提供与收集种子、清洁和储存设备及作业相关的教育训练非常重要,并且要与当地居民合作,因为他们具备辨识和定位目标树种的珍贵劳力资源和专业知识。

泰国一处造林前(左)和复育后(右),可从照片中弯曲的小路得知相对位置。图片来源:Stephen Elliott/清迈大学

9)先做小规模试验才定案

在开始复育计划前,应先谘询现有的科学和地方知识,来协助树种选择等决策。在大规模技术应用前,建议先进行小规模试验,以确保使用了正确树种,并事先确认树种的有效性。此外,应定期监测各项关键成功指标,例如濒危物种的复育,以监控生态系统复育状况,让专案经理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造林的最佳地点是先前就孕育过森林的土地。(图片来源:Flikr)

10)创造收入让造林永续

为了确保造林计划的永续性,必须创造各种收入来源,使不同面向的利害关系人皆能受益。这些经济来源包括:

I) 碳权:一种允许国家或组织排放一定数量二氧化碳的许可凭证,若未使用,则可与需求方进行买卖交易。
II) 符合永续生产概念的林木产品。
III)生态旅游:一种营利的地方收入来源,可直接赋予生物多样性价值,并从中获得经济效益。

结语:

造林种树不是撒下一颗种子那么简单,印尼生态英雄萨迪曼造林的成功例子,鼓励了许多人自动自发,以种树为地球尽绿,不过在种树之前,我们得先做好计划与调查,参考黄金守则,选择最适当的地方和树种,以免徒劳无功。

整理:戴舒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