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讀報紙

近三年來,那書房有了新類讀物。不是書本雜誌臉書,而是國際、本國、本州各項與氣候變化及永續課題相關的年度報告、政策說明、計劃藍圖。

那書房上網搜尋並下載電子版,之後若有需要或資料與知識量很大,會長期經常參考,那書房就會打印出來,在桌燈下好好“吸讀”。

這幾年已讀的報告也不少,比如:塑膠循環經濟研究、新工業政策、低碳交通藍圖、碳排報告、氣候變遷表現報告、能源轉型政策、氣候災難報告等等。

閱讀這些資料並不輕鬆,有時很燒腦,但那書房是越讀越愛。

這些新讀物給了那書房很多新知識,讓那書房能夠在沒有人脈與社交的情況下,了解國家計劃、世界政策、國家局勢,了解本國和地方在國際間的表現和位置,也開始發現這些資訊與平民百姓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

雖然現在網絡發達資訊豐富,但是人民並沒有因此而比過去的人更知道天下事。

當大家都不翻閱報紙,只看網路上那些嘩眾取寵的貼文與虛假報道時,人們對更高層面的知識開始退步。

那書房無意評價或批判別人,但確實透過一些人,看見了閱報和跟蹤新聞的重要性。

一位三十來歲的鄰人在私人大機構擔任技術研發人員,接到公司指派任務要他研發更高效電網,他認為上司在找事刁難他,因此感到壓力。

一日他忍不住找那書房傾吐,從談話中那書房發現鄰人的工作對於提高地方能源效力,減低碳排十分重要,但他自己不知道。

他沒看報紙,對國家政策和世界動態一概不知。於是那書房搬出一些“證據”,讓他看到他公司的角色,看到他任務的必要性。幾個月的談話,他慢慢看見公司的方向看見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那書房想說的並非是鄰人的短處,而是想表達一件事:天下大事、國家計劃、地方政策這些不只是關乎政治家、大人物、大企業的事,它們其實與人民生活和工作有關,我們不需要每天在咖啡店高談闊論,我們只需要知道,知道了才能為自己的事做決定做計劃。

坦白說,那書房讀報讀新聞的習慣養成也是因為受了某個企業者的影響,此人每天從網路上讀新聞,並留意地方新工程新計劃,以尋找商機,為公司佈局。

與此人說話,必須先做足功課,否則就會接不上住他拋出的球,那麼他就沒興趣談下去,就不願透露更多。

那書房必須增加自己的斤兩,於是盡量抽時間讀報紙。也因為這樣那書房相信,在變化迅速的這個時代,閱讀力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而閱讀重要資訊是很重要的事。

東寫西讀
第150篇
文:那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