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囤物到断舍离 重新定义物品对生活的意义

“ 珍惜物品是好好使用,而不是好好收藏。用够了,到舍弃/坏掉的时候,也物有所值了。”
——林恺恩

目前主业是设计师,整理师是副业的林恺恩,大概五年前接触了《断舍离》这本书,就开启了自己的整理旅途。“它改变了我过去‘极度无法丢弃物品’的人生,完全颠覆了旧有观念和生活习惯。

林恺恩目前主业是设计师,副业为整理师。

过去我是一个很念旧很爱收藏东西的人,物品多到无处摆放就装箱,存放了大概十个箱子,第一次断舍离就清理了大概八个箱的东西,告别了过去的笔记本/考卷/作品等等。那一次的整理经验的确震撼到自己,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丢不掉的人,属于《执着过去型》的人,保留了太多关于过去回忆的物品。

第一次感觉自己真的有在整理,而不是在移动杂物,把杂物从A转移到B。发现原来整理物品,其实是在面对过去的自己。处理掉那一刻,感觉松了很多,原来日常生活需要的真的不多。后来领悟到让过去这些美好,占据了现在生活的空间,反而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有一种告别自己的过去,重新出发的感觉。

后来和朋友开始分享整理的心路历程,从内心的纠结,到完全的放手,的确一点也不容易。发现原来大家也有这样着困扰,只是没有说出来,就推荐了朋友去看《断舍离》。然后发现学会整理带来的涟漪和影响是很深刻的,不止是表面上的物品清理,而跟着生活方式和心境也会跟着改变起来。

开始对整理这件事有兴趣,持续开始深入去了解正确整理收纳的概念,进而看了很多相关书籍,出席研讨会,才渐渐开始投入整理师这个新兴行业。”

1)自己本来就是爱收纳整理的人吗?现在成为整理师了,会对家居更严格要求还是相反?心态行动上有什么改变的地方吗?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爱整理的人,反而是喜欢收藏东西的人。以前我的整理方式也和一般人一样,就是把物品从A移动到B,物品数量并没有减少,所以并没有达到真正整理效果。

断舍离对我来说的不止是整理物品而已,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延伸。在整理过后,让我重新定义了物品对生活的意义,学会分清楚“需要”和“想要”,还有“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自然就不会再乱花钱买东西,也比较理性地消费,不是为了买而买。过去为了省钱而压制自己不要买太多东西,现在理解到生活上其实需要的并不多,所以买东西的时候就会三思而后买,进而买少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而省下了不少钱。同样的效果,过程却不同,那种感觉就是自然发生。对自己有要求但对别人比较佛~哈哈哈~ 毕竟不管是同一屋檐下的家人还是个案,每个人生活模式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整理的路上没有所谓的对错或者快慢,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被其他因素影响。什么时候该整理,什么东西该丢,什么东西该留,只有自己最知道,除非那个凌乱已经造成了日常生活上的困扰或者需要紧急处理的状况,不然就跟着自己的步伐走吧!整理就像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了解人生中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并且学会珍惜已有的一切。

“只有爱与被爱的记忆会一直保存很久,即使离开了,也会温暖地覆盖着世界的某个角落。”——《离开后留下的东西-遗物整理师从逝者背影领悟到的生命意义》。

我们一直觉得整理很难,其实整理不难,难的是要去面对自己的过去,去承认那些过失和未完的承诺。学会放下,是整理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整理的重点不在于要放弃多少、丢掉多少,而是让我们有更多空间、时间、自由,舒适专注地经营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兴趣。

2)新年要到了,可不可以分享一些整理小贴士?是否可以针对厨房、客厅、书房/工作室、卧室分别提供一些大家在整理或收纳时可能会忽略的细节处理?

→整理的时候,一些人会犯的错误和迷思

在还没取舍物品之前,就买了很多收纳工具。因为随意买回来的收纳工具,不知道要收纳什么东西,没有预测好物品的数量多少,或者测量好橱柜的大小尺寸,所以常常会凸槌,派不上用场。

→没有取舍,只是移动杂物,杂物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

我们惯例的大扫除方式只是在做清洁的步骤,把杂物搬出来清理再搬回,或者换个位子。这也是为什么大扫除完毕,我们觉得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没有很大的改变,而且很快会打回原形。

→把要捐出去的东西,在家里不断被“回收”,塞给家人朋友

因为舍不得或者为了减少愧疚感,所以常常会有一种心态,把物品塞给身边的家人朋友,觉得这样让自己解除了烦恼,也会杂物找到新主人。而真实的情况是,大家一般都来者不拒,不会太在意去接收这些物品,导致这些东西被收下了不符合自己的生活需求/或者遗忘了而被闲置一旁。把过量的东西收纳好,不代表整理好。

《外婆的老橱柜照片》
“告别学院时期留下的画设计图的马克笔,她哭了。把外婆留下的木橱清理了,腾出的空间,好好的收纳其他我正真需要的物品,我看见了被自己忽略的自己还有家人。” 其实时间和空间,都该留给值得的人。”

→收纳一堆没在用的杂物只是在浪费空间/时间/金钱

不管买/租房子,都要好好对待自己的生活空间。如果生活拼命是为了换取舒适的日常,那我们不是更加好好注重/善用空间吗?用杂物占据的空间换算房贷/房租,杂物到底在你家该缴了多少钱?一间房间用来堆积杂物好,还是拿来当作自己的休闲看书/打游戏的房间好?

→丢弃不属于自己的物品

整理的时候,最喜欢把矛头往外指。总觉得别人的东西很碍事,抱怨身边的人如何让家里变成凌乱。整理的时候,不妨把专注力放在自己的身上,不管别人是怎样的状态,都从自己先开始做整理。

→因为可惜的心态,而把物品留(收)在身边

“因为买的时候很贵,丢掉(送走); 很可惜”“因为买了一次也没用过,丢掉(送走)很可惜”;“东西都没有破掉/坏掉,丢掉(送走)很可惜”……很多可惜的眷恋,让我们把很多东西都留在身边,却也没在用。物尽其用,物品要用才有价值。东西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收的。放久了也会变质(比如说常穿的鞋子不会那么快坏,收了一年的鞋子鞋垫反而开始脱落了),舍不得用的东西,最后变成舍不得丢,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可惜。

→整理过后,要注意的事:不过量囤积日用品

超市的仓库大得是,网购也很方便,实在没有必要把物品过量囤积在自己的家。

→尝试质量法

与其买十个便宜的马克杯,不如买一个自己喜欢的品质又好的杯子。喜欢的东西常常用,心情美好的指数也会因此提升,就像喜欢的人常常在你面前晃就会很开心的意思。

→用体验代替礼物

每逢佳节,可以用一起出游/参与活动(画画/学一个技能/上课等等)代替送礼物,与其多一份东西,不如多一份回忆。在整理前做一些简单规划很重要,只有理清自己的思绪,才能有效做整理。

3) 将一间房子整理得干净整齐的感觉是什么?会有腰酸背痛职业病吗?如何处理?

整理完的感觉当然是满足加开心的,可以马上感觉到空间完全焕然一新的感觉,有时候即使是入夜了也感觉房间整个是亮起来的。而让我最感动和感谢的是个案的反应,小孩子的反应尤其深刻,“我们家不一样了,我们换了新的家。”小兄妹说完就在清理好(之前房间地上都被放满杂物)的地板上自由地翻滚。“好喜欢我们的新房间,以后可以在这里睡觉,我要布置美美的。”看着老公帮忙把各种家电修好(之前都被杂物挡住了),小夫妻合力把放在地上很久的全家福挂在墙壁上。我在角落默默感动着,很多时候不是家人不愿意帮忙,而是没有机会/空间去帮忙。

整理师的其中一个功课也是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在处理个案的时候必需做好防护措施,比如说口罩和手套,毕竟个案的家日积月累了各种凌乱和灰尘,很容易让身体过敏等等。在个案结束后,当然也会伴随着腰酸背痛的职业病。在处理完个案需要马上做一些身体的清理,让身体放松下来,也尽量在接下一个个案之前有足够的休息,有时间的话,也需要接触大自然转换一下能量。

4) 这一份职业带给您的成就感在哪里?有什么特别感动/有趣/难忘的经验可以分享吗?

在整理的过程中,引导个案从无法舍弃到放手这个过程,虽然很耗时间和精力,但每当个案完成整理,告诉我这全新的空间真的让他们感觉重新开始,也开始了解自己和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那种满足感是无法形容的。每个个案都带给我不同的启发和感动。接触了不同的整理个案,结论是大部分的人拥有的物质条件并不差,可惜的是却无法活出生活品质。每个家和物品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无法整理的原因也不一样。最让人感慨的,很多家庭为了不要浪费而留着的物品,但真正浪费的,是家里的空间。想象一下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打拼,买下的房子却占满了杂物,换算房子一平方尺等于多少钱,就等于付了多少钱让杂物住在里面。

整理的过程,让我们回到问题的根源,检视自己为何严重囤积?重复购买?或无法整理的原因等等。整理师会协助客户重新审视空间和物品,依据生活习惯重新规划物品位置和空间动线。一旦外在的物品被整顿好了,也同时让内在思路和情绪流动着,而生活的改变也随之而来。我无法百分百确定整理后会改变一些什么,因为每个人/每个家的状况不同。但我始终相信,生活需要经营,只有下定决心好好整理和维持,才能改变生活。

我是收纳整理师(下)
报导:游晼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