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食物生產工序食物某些部份,如水果皮、蔬菜莖部等都免不了棄掉;餐飲業賣不出的食物又會成為廚餘;庫存由於生產過剩而被棄置。
這些剩食,有部份可以用來堆肥,但絕大部份不是送去堆填區就是焚化爐。為應對這個問題,全球有不少企業家、科學家和設計師,也絞盡腦汁去進行研究及開發減廢的方法,甚至賦予食物垃圾第二生命,令它們升級成更具經濟價值的食品或更為有用的物料,繼續服務人類。
●從植物纖維提煉健康糖
提到“浪費食物”,很多人聯想到的是吃不完的食物。事實上,大部分農作物在離開農地前已被浪費及丟棄,比如我們生產玉米、稻米、大麥、蔗糖等,過程中棄置了玉米芯、玉米稈、稻稈、麥稈和甘蔗稈。人口不斷增長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有限,與其把更多土地改成耕地,更有效地使用現有資源是擴展農作物的使用方式,将農作廢料升級再造。
The Supplant Company是一家位於英國劍橋的食品科技公司,其核心產品“纖維糖”(Sugars from Fiber)是一種以植物纖維為基礎的糖替代品,主要原材料來自農業副產品,如玉米芯、玉米稈、稻稈、麥稈和甘蔗稈等。該公司以特定酵母把纖維分解成較短的結構,使它們結構上跟蔗糖更相近。
經分解後,在煮食中可以如同蔗糖般使用。由於它們由纖維而衍生出來,因此保持纖維的特性,在人體中也會被當成與纖維一樣的物質。所以它們既可用於代替傳統蔗糖,同時又是食用纖維,更比蔗糖低升糖、低卡路里和擁有益生元。
透過轉化農業廢物成為全新的糖。這種糖不僅在烹飪和烘焙中表現出與傳統糖相似的功能,還有助於改善腸道健康。該公司還推出了由穀物和莖稈混合製成的麵粉,其纖維含量是普通麵粉的六倍,熱量更低,並可應用於烘焙食品、意大利麵等產品中。


整理:戴舒婷
圖片取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