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 讓食物重生(三)

●無動物實驗的食材

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達到98億人,為了餵飽這麼多人口,食品產量將需要增加約60%,這意味著需額外5.93億公頃的農地,農畜業活動不僅帶來溫室氣體排放,還引起土地利用,森林砍伐的問題。為解決全球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西班牙的創新食品科技公司MOA Foodtech,結合生物技術與人工智慧,優化發酵過程,將食物副產品轉化為高營養的微生物生物質。

MOA Foodtech將啤酒渣、蔬果殘渣、穀物皮、麥糠等,透過微生物發酵技術來生產單細胞蛋白,這是一種微生物來源的高蛋白質成分,可用來替代動物蛋白或傳統植物蛋白。

食品副產品收集之後先進行清洗與消毒,並切碎、烘乾、磨粉等預處理。接著使用人工智慧工具,針對不同的副產品選出最佳的微生物,例如:酵母、真菌、細菌等。微生物被放入發酵槽中,與副產品混合,在經過調整溫度、pH、氧氣與營養配比,讓它發酵十幾小時到數天,微生物在這期間會吃掉副產品,大量繁殖並累積蛋白質、生物質、胺基酸、維生素等。

發酵完成後,分離出微生物細胞,也就是這就是單細胞蛋白,將之乾燥成粉末,接著再進一步加工以改變口感、可溶性和乳化能力。這些蛋白粉可應用於植物肉、醬料、濃湯、烘焙食品、植物性起司、蛋白棒、奶昔等。

以生物學和人工智慧生產的植物蛋白

●咖啡渣變衣服

我們日常飲用的咖啡,其實只萃取一顆咖啡豆的0.2%油脂,剩下99.8%的渣通常都棄掉,這些咖啡渣除了有除臭和當肥料的功能外,還可以做什麼?台灣紡織企業——興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批成功將咖啡渣轉化為機能性紗線的創新公司之一。興采與連鎖咖啡品牌合作,定期回收新鮮的使用後咖啡渣,以減少資源浪費與碳足跡。

該公司將收集到的咖啡渣烘乾,以去除水分與雜質,經過低溫熱解,使咖啡渣形成微米等級的多孔碳微粒。這些微粒具備吸附氣味除臭功能,能快速導濕快乾,還具有抗紫外線的天然防曬功能。將咖啡碳微粒與再生聚酯(如rPET)或原生聚酯混合,高溫熔融製成聚合母粒。之後使用熔融紡絲技術將母粒抽絲拉長,製成具備機能的長纖維紗線,就能紡絲成紗,用於製作成衣。

咖啡紗可應用於各類紡織品,尤其受到運動服、戶外機能服、旅行衣物等領域歡迎。The North Face的快乾T恤、Timberland的戶外外套,還有Patagonia都以咖啡紗為材料。S.Cafe的技術亦可從咖啡渣萃取出咖啡油,製作出的咖啡薄膜與泡棉,可減少25%以上石化原料的使用,而且每個月平均讓10噸的咖啡渣重新變成資源。

整理:戴舒婷
圖片取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