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可能中招!流感來勢洶洶

近日,台灣女演員徐熙媛和中國演員梁祐誠因病去世的新聞,引發了公眾對流感危害的廣泛關注。許多人在震驚之餘,紛紛疑問:“這怎麼可能發生?” 儘管這些事件提醒了人們流感的嚴重性,但許多人仍然對流感存有諸多誤解。

IMU大學內科和傳染病學教授高貴財。

IMU大學內科和傳染病學教授高貴財指出:“很多人依然認為流感無需過分擔憂,並且誤以為只有在寒冷的氣候才需要防範流感。即便他們染病,也常認為只是普通小病,幾天后便會自行痊愈。”

“幸運的是,大多數患者確實能夠在沒有併發症的情況下康復,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正如近期備受關注的這些病例一樣,流感的後果可能比人們想象的更嚴重。”

他進一步表示,“在這些悲劇發生之前,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流感的危險性。”

流感的危險信號

流感與發病迅速的高燒有關,人們可能今天處於良好狀態,明天就發高燒。

他解釋道,“一般情況下,流感與發病迅速的高燒有關,人們可能今天處於良好狀態,明天就發高燒。隨後出現肌肉酸痛、喉嚨痛和呼吸急促等癥狀。

“這些是流感的四大典型癥狀,通常會在感染後24到48小時內顯現。”

許多患者可能會選擇忍耐,希望癥狀自行緩解。然而,高燒持續三天不退可能意味著併發症的出現,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他強調,如果患者出現煩躁、情緒激動、意識模糊等癥狀,應立即就醫。這些情況在兒童和老年人中較為常見。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警告信號是嘔吐,很多人會將其誤認為是食物中毒,但實際上,它可能是流感併發症的表現之一。

此外,兒童的癥狀可能略有不同。他解釋,兒童的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他們可能變得異常安靜或昏昏欲睡,並且容易脫水。同時,呼吸時可能會出現異常聲響,我們稱之為呼吸雜音,這意味著他們正在經歷呼吸困難,甚至可能導致血氧水平下降。

他也警告,“但你不應該等到這些癥狀出現才去就醫。很多人因為忙碌或固執,總是拖延就診,即使周圍的人都能看出他們的身體狀況不佳。因此,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等到病情嚴重才採取行動。”

誰是高風險人群?
有些人更容易因流感引發嚴重併發症。他提醒,如果你屬於高風險群體,例如孕婦、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哮喘、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或者是吸煙和使用電子煙的人,你的併發症風險更高。

此外,一些人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潛在的健康問題可能會增加感染流感後的風險,因此即便看起來很健康,也可能因流感導致嚴重併發症,例如肺炎。

預防流感最佳方式
早在1945年,流感疫苗便已問世,並被證實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人們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流感病毒株,並減少嚴重甚至致命的併發症風險。

在馬來西亞,肺炎已成為2023年國民死亡的主要原因,20年來首次超越了冠心病。數據顯示,女性、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及華裔群體的肺炎發病率更高。

他遺憾地指出,“大馬人對流感的嚴重性仍缺乏足夠的認知,因此主動接種疫苗的人並不多。此外,由於大馬沒有明顯的流感高峰期,而是零星爆發,這使得流感的預測和防控更加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接種疫苗後,人體免疫力需要約兩周時間才能建立。因此,等到流感疫情暴發時才接種疫苗,並不能立即提供保護。”

需要每年接種疫苗嗎?
他說,“打疫苗與接受自衛訓練有相似之處。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感染流感的風險是一樣的。但是,接種過疫苗的人就像是受過訓練的人,更有能力對抗病毒,相較於沒有接種的人,他們的病情通常較輕,恢復速度也更快。

他建議,理想情況下,所有6個月及以上的人群都應該接種流感疫苗。尤其是以下高風險群體,更應該優先接種,包括2歲以下和65歲以上人群、孕婦、患有糖尿病、哮喘、心臟病、腎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人、免疫系統較弱者、醫護人員、幼兒或老年人的護理人員。

最後,他強調,“請記住,流感不會挑選目標,所有人都有感染的風險。因此,盡快接種流感疫苗,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整理:章欣嵐
圖源:IMU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