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注意!頸椎椎間盤病變(中)(二)

頸椎退化性疾病治療方法:非手術&手術

傳統的脊椎手術傷口大,出血多、脊椎肌肉筋膜損傷多,感染率較高;手術後恢復慢(平躺3~5天穿背架可起床,1個月到6週後各項日常生活較自如,約3到6個月才漸漸恢復正常)。但主要的是背部肌肉筋膜因為切開撥離後又縫合造成肌肉纖維化和萎縮可能生成持續之背痛。

醫生表示,頸椎內視鏡手術可以有效改善症狀,手術時間僅約2小時,過程需全身麻醉,傷口大約0.7公分,術後當天即可下床、隔天出院返家,恢復期間建議戴頸圈保護一個月並避免劇烈粗重活動與勞務。

不過,頸椎如果椎間盤空間過於狹窄、椎體穩定性不足導致滑脫、骨刺增生過於嚴重、後縱韌帶鈣化或脊髓受壓迫嚴重等狀況,便不適合以頸椎內視鏡手術進行治療。

如果因頸椎椎間盤退化的症狀就醫,醫生指出,通常會優先嘗試非手術性治療,包括藥物(消炎止痛藥、維他命B、肌肉鬆弛劑等)、復健(熱敷、震波、牽引等)治療,或是局部注射藥物(類固醇、高濃度葡萄糖、PRP等)。

頸椎椎間盤是保持頸部活動的重要結構,長期過度使用可能損壞,如同汽車輪胎損壞需更新。嚴重頸椎椎間盤突出、椎間盤損壞、明顯頸椎椎體損傷、神經管狹窄,造成神經壓迫或頸椎不適,有些患者考慮人工頸椎椎間盤置換術。

JD說醫專欄
杜達勝
(B.S.Joseph Dung)
再生醫學研究所院長
電子郵箱:jdacademy1983@gmail.com
網頁:https://dwei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