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创东马中医医院 江宗兴期待圆梦(下)

日复三餐马尼菜配饭

江宗兴从小在贫苦家庭长大,他有5位弟弟,4位妹妹。父母务农,种植胡椒、稻米,一年365天,没有一天是休息日,辛苦的把10位儿女拉拔长大。

江宗兴称,一日三餐重復以一碗马尼菜配饭,父母在胡椒园种植一大片的马尼菜,兄弟姐妹天天都是以马尼菜果腹,有时煮汤,有时直接炒,香甜可口,百吃不厌。

他笑称,时至今日,他时常掛在嘴边的是“我是吃马尼菜长大的”,每逢跟儿子提起,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置信。

江宗兴提到,总觉得以前的马尼菜味道清甜,是现今的马尼菜无法媲美的呢!

江宗兴小时,每当胡椒採收的季节,父母忙著採胡椒,避免被鸟儿捷足先登,身为老大的他,就负责煮食。

放学回到家中,年幼的弟妹就由他看顾,煮食理所当然由他负责,清水源自自家挖掘的井水,將马尼菜清炒,煮熟后,整家人就吃得津津有味,从未因反覆吃同一道菜而厌倦。

现在一看到马尼菜,就回忆起童年的日子。而现在吃著马尼菜,仍是感觉同样的好吃。

採胡椒种稻的农家郎

小时候的江宗兴,除却上学外,其它的时间就是跟隨父母採胡椒、晒胡椒、拔草、施肥,种植的胡椒范围约十英亩大,马尼菜就种在旁边,根本吃不完。当时有钱人是不吃马尼菜及米莲。

江宗兴表示,原本是居住在古鲁朴路祖家与祖父母同住的他们,会在胡椒的採收季节时,整家人就得迁往就近的小木屋居住,以方便採胡椒。当时为了赶得及上学,他需要步行廿分钟路途至大马路,搭乘巴士,约30分钟才到就读的英汉小学。

在那段时节里,晚上一家人就会围坐在一盏土油灯前读书。

待到季节后迁回祖家就开始种稻,而本身吃的米饭由自家种植,吃起来特別香,是道道地地的农家小伙子,日子过得很清苦。

祖父是由中国漂洋过海下南洋,徒手而来,而父亲是第二代,又是老大,凡事都要靠他养家,生活很贫苦,连吃穿都成问题,而我是第三代。

到了后来,才了解父亲將我们送入英汉小学,是因为父亲希望我能够出头,不要再过那种苦日子。

夜市摆摊转行学刮痧

砂公共卫生、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拿督阿玛沈桂贤(左7)为2019年11月23日至24日,假诗巫晶木酒店举行的第一届“一带一路背景下世界中医药高峰论坛”主持开幕。左6为砂拉越中医师暨传统中医联合总会主席江宗兴。 

江宗兴记得初到诗巫,人生地不熟,在陌生的环境,惟有投靠在诗巫经商的叔叔、祖母,只要能赚钱的工作,都愿意去干,包括驾霸王车、夜市摆摊,但尽不如人意,最终都以失败收场。

江宗兴与大伯江杰合影。

但庆幸的是,江宗兴始终没有走上不归路,还在生活最低靡时,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就是其爱妻。两人结婚后,江宗兴仍在夜市摆摊,由於缺乏固定的工作,两人决定前往美里发展。

江宗兴伉儷合影。

在美里摆摊做小贩,售卖竽头、番薯、冰水、水果,主打新鲜,生意红火,不过,因某些因素,无法持续经营,不得不改行。

之后,遇到台湾的吕教授前来诗巫开刮痧班授课,一班40多人,毕业拿了执照后就替病人治疗刮痧,骑摩托车上门,1人费用10令吉,平均1天赚100多令吉,最远还会骑摩托车回到民丹莪。

第一次听福音五饼二鱼

成为中医师后,江宗兴就篤信基督,此后,步步高升,信主37年来,在主的带领下,事业一帆风顺。

而今,全家大小都信主,除了感谢主,还是感谢主。

当时怀安堂是由邱智祥牧师主理,江宗兴第一次听福音信息,主题是五饼二鱼上篇,听得津津有味,於是下一週的五饼二鱼下篇就不容错过。

江宗兴呼吁与他有同样处境的,不妨信靠主,“听我一句劝,信主决不落空。”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撰文:张留珠
摄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