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正在“操控”你的腸道!
小心!嘴裡的細菌(上)

對於許多馬來西亞人而言,唯有在牙齒或牙齦非常疼痛時,才會擔心口腔健康問題,定期牙科檢查也往往輕易被忽視。然而,這種忽視可能會導致一系列問題的衍生,包括蛀牙、牙齦疾病惡化,以及消化道問題風險增加。

畢竟說起腸道健康,大多數人想到的是飲食、益生菌、或是“多喝水多運動”;而提到口腔問題,大家則更多關心的是蛀牙、牙齦出血或口氣。

但你可能沒意識到,口腔和腸道之間,其實存在一條被我們長期忽視的“隱形通道”。研究發現,口腔裡的細菌不僅影響牙齒和牙齦,它們還可能“乘機南下”,干擾你的腸道菌群平衡,進而影響整個消化系統甚至免疫功能。那麼,這兩個看似毫無關係的系統,究竟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IMU大學牙科系院長蕭亮琳教授。

IMU大學牙科系院長蕭亮琳教授解釋道:“牙齦疾病的細菌可以穿透血液屏障在胃液中存活下來,從而進入腸道並影響有助於消化的腸道有益細菌平衡生態。醫學已經證實,患有牙齦疾病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腸道炎症,比如炎症性腸病和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

一般建議每年至少看一次牙醫,了解自己的風險因素。

口腔和腸道健康息息相關

她說:“口腔和腸道擁有最密集且多樣化的微生物菌群,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常會平衡存在的好菌和壞菌。然而,很多因素都可能會破壞這種平衡狀態,例如:口腔細菌存在於腸道中會釋放誘發炎症的毒素,同時抑制有助於抗炎的有益細菌。”

消化道健康問題同樣也會對口腔健康產生影響。例如,胃食管反流(GERD)患者的酸性胃液倒流會腐蝕牙釉質導致牙齒結構變薄、造成無法逆轉的牙齒損傷和牙齒敏感問題。

另外,研究也發現牙齒脫落與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菌群豐富性較低有關,糞桿菌分泌的短鏈脂肪酸被認為具有全身性抗炎作用。

整理:章欣嵐
圖源:部分IMU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