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聰明 控得精準健康不再是難題!“三高”迷思大破解(上)

在現代社會,“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已成為慢性病中的“三巨頭”,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甚至年輕人也難以倖免。

許多人在面對此類慢性病時,總以為“戒口”、“少吃某類食物”就能解決問題,卻忽略了飲食背後隱藏的“陷阱”與誤區。若一昧聽信坊間傳言,不僅難以真正改善健康,反而容易適得其反,只有釐清關於控糖、控壓、控脂的種種誤解,學會更聰明的吃,掌握食物背後的科學邏輯,才能邁向真正的健康人生。

控糖誤區:無糖未必不升糖,碳水才是關鍵!

專業飲食治療師黃曉薇在受訪時透露,在琳琅滿目的超市貨架上,“無糖”、“無蔗糖”的產品看似健康,常吸引控糖族群的目光。

“糖”其實是龐大家族,凡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無論澱粉、果糖、蔗糖、椰糖、紅糖或冰糖,都可讓血糖飆升。

但要知道,“”其實是一個龐大家族,凡是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無論是澱粉、蜜糖、果糖、蔗糖、椰糖、紅糖或冰糖,都可能讓血糖飆升。

澱粉類食物是“隱形糖”,往往藏在你意想不到的食物裡。

這些“隱形糖”往往藏在你意想不到的食物裡,購物時,讀懂食品標籤才是真正聰明的選擇。

從白米改吃糙米後並不意味著可放心大吃,因糙米依然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仍會升高血糖。

她說,許多人也以為不吃白米飯、改吃糙米就萬事無憂,但其實糙米依然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仍會升高血糖。如果因此放心大吃糙米,反而可能事與願違。關鍵在於攝取的總碳水量、食物搭配以及整餐的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

燕麥奶雖不加糖,卻因本身碳水含量高,容易升糖;相比下,豆奶因碳水較低,對控糖更友好。

舉例來說,燕麥奶雖然不加糖,卻因本身碳水含量高,也容易升糖;相比之下,豆奶因碳水較低,對控糖更友好。

要有效控糖,不只是“少糖”那麼簡單,而是要做到四個關鍵,即控制總碳水的攝取量,安排好進食時間,注意食物的搭配與組合,吃會升糖的食物之前,搭配一些能降低血糖的食物,共同拉低整體升糖指數,這才是控糖的科學之道。

報導:楊麗華
部分圖片取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