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重返職場
需要的不只是鼓勵(下)

dobiQueen聯合創辦人與執行董事陳怩霓。

結合實用科技投入市場

自助洗衣店dobiQueen早前主辦一場討論會,探討如何縮小性別差距並提升大馬中小與微型企業。

dobiQueen聯合創辦人與執行董事陳怩霓指,“作為一家中小企業,我們在10年前成立的使命,就是協助家庭減輕家務負擔。利用互聯網和科技,通過投資最先進的洗衣機和烘乾機,支持女性在社會中扮演著各種角色。

“女性每天花在無償家務上的時間比男性多出近63.6%,下班後平均還要花費額外3.6到4個小時做家務,這對她們來說是‘雙重負擔’或如同做’晚班’。

私人界和公共領域在提升女性社會地位方面都有顯著進步,政府在2025年預算案中撥款近4億7000萬令吉,協助大馬女性企業家。

Wanita MyWira主管娜塔莎阿麗雅斯。

激勵措施支持女性職涯發展

大馬人才機構公司(TalentCorp)Wanita MyWira主管娜塔莎阿麗雅斯說,人力資源部2024年通過TalentCorp推出“Wanita MyWira”計劃,通過讓更多女性充分參與大馬經濟,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

“Wanita MyWira通過戰略倡導、技能發展和雇主參與,為各行各業的女性提供支持,從學生、回歸職場的專業人士到企業家和行業領袖,在為女性開闢可持續就業的途徑。”

“今年的措施包括,在職業回歸計劃(CCP)下推廣稅收優惠,在大學內推廣性別平等(DEI)實踐,並與業界合作,為女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藉著2024年和2025年預算中納入的CCP稅收減免和招聘激勵措施,我們正在推動惠及女性和雇主的成果,並為打造更具包容性和韌性的勞動力隊伍打下基礎。”

KRI研究員張艾妮。

刻板印象使女性成為隱形農民

國庫控股研究院(KRI)研究員張艾妮博士,分享了女性作為農業食品小農主導的參與情況。

“根據KRI對3300名農產品小農戶進行的性別差距研究,農產品生產對男性和女性小農戶的經濟重要性相似,但女性卻更有可能面臨挑戰。

“過去,她們常被視為‘農民的妻子’或幫手,使她們成為‘隱形農民’。隨著時間的推移,性別平等意識提升和政府在增強婦女權賦能的努力,婦女對農業的貢獻越來越受到認可,但她們的代表性仍然很低。

“性別刻板印象、無償照護的沉重負擔以及資源獲取機會較少,這些都導致了不平等的經歷。”

隨著科技進步和數碼化應用,農業不再像以往那樣依賴勞動力。這為那些因刻板印象等女性提供更多機會,參與農業食品生產。

我國正加速邁向2033年女性勞動參與率60%的目標,越來越多女性用她們的同理心、創意與韌性,在各行各業留下精彩的足跡。只要我們持續解除障礙,打開數碼工具、金融知識和支持系統的大門,女性就不只是被“賦能”,而是有機會真正發光發熱。

兼顧生意、育兒和家庭責任往往是女性最大的挑戰。
兼顧生意、育兒和家庭責任往往是女性最大的挑戰。

整理:章欣嵐
圖源:dobiQueen、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