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顏面

定居新加坡的朋友回來散心。距離上一次會面的日子,必須以年單位來計算,老友相約自然要見上一見。 有緣的是,相聚友人剛好各有同年齡小孩。隨口一提,就定下了孩子作畫、媽媽喝茶之約。地方媽媽最近的勇氣估計被小獅子男附身,膽粗粗帶兩姐弟赴約。 初次接觸水彩畫,孩子們展現了專注力靜靜揮灑藝術天分。找對事情給孩子做,獅吼功暫時不需發揮。媽媽本以為這美好的約會能美好的結束。


結束後地方媽媽載友人返家。


兩姐弟被分開來坐,弟弟生分,硬要與姐姐擠在一塊,這是媽媽第一錯,沒有一開始就讓倆人在一起。好勒,兩人開始鬧起來,聲量越來越大,幾乎要蓋過友人指路的聲音。地方媽媽好聲好氣,“靜靜、小聲一點”,絲毫不為所動,恍如進入無人之境,地方媽媽在心裡不知把橘子捏爆多少粒,但是啟動孩子自主降低音量的按鈕仍然沒有啟動。


後來地方媽媽回想,這是因為第一、平時孩子已經感應到媽媽的怒氣指數,媽媽還是好聲好氣就表示可以無視,等到她調高音量再來回應。而這一回地方媽媽礙於顏面,並沒有出動“獅吼功”,所以兩姐弟樂呵呵不能停下。


第二部分的反省在於,媽媽所灌輸給孩子,根據環境來調節音量的能力,並沒有完整。當然關鍵在於獅子王弟弟,目前他仍處於,“我想要就要”的狀態,媽媽沒有讓他得逞,無理要求仍然會拒絕,只不過,因為正在教導他情緒梳理這一塊,所以只要他出現情緒,就讓他釋放。


那會出現什麼問題?不分場合的哭鬧。


要怎麼讓小傢伙知道,目前這個狀況不適合發出太吵的聲音,而在那個情況環境下可以?還得盡量避免出動獅吼功,維護娘兒倆顏面?結合繪本故事、出發前演示一遍,一而再再二三根據當時情境做出調整。


後來地方媽媽想,其實在那個當下,要避免打罵孩子,又能停止胡鬧。是不是直接停在路邊,溫聲表示,“你們吵到我和姨姨說話了,我現在不能駕車”,會不會有用呢?還是兩姐弟停了再來,媽媽大概要停五六七八九次,才能把友人載回家?(在那之前,媽媽的心臟病會先發作嗎?)


教育好難,媽媽的白頭髮肉眼可見地多了起來。


如果這世界有魔法,地方媽媽想跟小精靈討個法寶,孩子一哭自動屏蔽聲音,天,這簡直不要太完美?!媽媽可以好聲好氣安慰,旁人聽不見也干擾不到。等他恢復正常,聲音就自動回來了。並且這法寶還能自動辨認,孩子是鬧脾氣還是身體不舒服,若是身體不舒服就不會屏蔽。


您瞅瞅,這夢做得還美還行嗎?

文/圖:偽藍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