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容忽視 孩子有怪異行為 或是感統失調表現(上)

職能治療師許維安:職能治療師會陪同及傳授技巧給家長,讓家長掌握後在生活裡繼續訓練孩子,最終目的是希望孩子透過治療室所學技巧應用在外頭社會。

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現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本期《空中醫生》邀請到職能治療師許維安前來分享這方面知識。

1.什麼是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全稱為感覺統合失調,又稱神經運動機能不全症,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神經發育性障礙。

2.感統失調指的是孩子哪裡出現狀況?

它指的是由於大腦無法有效整合來自身體各部分的感覺信息,導致兒童在行為、動作、學習等方面出現不協調和障礙。感統失調無特定類型劃分,但根據受影響的感覺系統不同,表現各異。其發病原因複雜,涉及先天因素與後天環境。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SI),指的是把各感覺器官接收信息,包括視、聽、嗅、味、觸、前庭、本體覺等,經大腦整合,再支配身體作出精準反應的過程。

可以簡單理解為,大腦接收信息,處理信息,再做出反應。

而感統失調就是進入大腦的感覺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形成有效的組合而產生的一種缺陷。

3.感覺統合失調的臨床表現?

感覺統合失調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本體感覺失調、前庭感覺失調、視覺系統失調、聽覺系統失調、觸覺系統失調。本體感覺失調又分為左右腦平衡失調和動作協調不良,前庭感覺失調又分為前庭平衡失調和前庭網膜失調,觸覺系統失調又分為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

本體感覺失調
動作協調不良,平衡能力差,手腳笨拙,動作緩慢拖拉,易摔倒,語言表達組織條理差。

前庭平衡失調
前庭覺主要接收臉部正前方視、聽、嗅、味、觸信息,並做過濾及辨別,再傳入大腦,使大腦不至於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

孩子前庭失調多表現為喜歡自轉,且長時間旋轉不覺頭暈,喜歡看、玩轉動的東西;喜歡爬高,邊走邊跳。平衡感差,走路東倒西歪,經常碰撞東西。

頸部挺直時間較同齡兒童短,常垂頭等。

視覺失調
表現為可以長時間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但閱讀困難;寫字時經常偏旁部首顛倒,常多字漏字,抄錯題,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等。

聽覺失調
可能經常會有掩耳朵或按壓耳朵等動作,對聲音敏感。常常對巨大的聲音沒有反應,或者容易被很小的聲音吸引注意,時常聽漏東西、記不住別人說過的話;固執地喜歡某些特定的音樂,又特別害怕聽到某些聲音,喜歡無端尖叫或自言自語。

觸覺能力不佳
觸覺敏感,防衛過當:對外界的刺激適應性弱,僅對固有經驗有安全感。怕生、膽怯、不喜歡擁擠、排斥新事物、喜歡獨自一人,會有吸手指等動作。

觸覺遲鈍,反應不足:反應慢,動作不靈活,缺乏自我意識,我行我素,容易打架等。

在日常生活中,感統失調的孩子可能表現為:

◎非常難以忍受手髒,噪音,抗拒擁抱,喜歡赤腳走路;
◎玩耍的時候意識不到危險,喜歡不停亂動;
◎學習一些身體技能非常困難,比如學騎自行車或者接球;
◎總是用力過度或者用力不足,比如握筆太用力或握不住
◎被觸碰後沒有反應,喜歡久坐不動的活動,對冷、熱、饑餓等感覺缺乏感知等。

本期簡介:
許維安 職能治療師
2012年畢業於馬來西亞國立大學
職能治療系

文字記錄:楊麗華
資訊出處:Tea FM
官網:teafm.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