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群眾演員

歷史老師出了一份“戲劇表演作業”,他說:“劇本、導演、演員、服裝道具,你們自己分工,自己拍,最後交影片就行。”也就是說——一切由我們自己決定。

消息一出,全班沸騰了。第二天,導演、編劇、燈光、道具等崗位就都選了出來。效率驚人。

我是一個外向的靈魂困在內向人設裡的人。對外,我總是話少、不主動、不多表態;對熟人呢?不一樣,戲精附體都說輕了。但在這個高一新班級裡,我基本就是“透明人”。雖說初中最好的朋友——賈婭和矢柒也在這班,但她們早就融入了新的朋友圈,每次下課都有一群人圍著笑著說話。而我,仍是那個在角落刷刷題、默默發呆的人。

這次的戲劇作業,我知道自己不會參與到裡面去的——導演、編劇都不是我熟的人,而剩下留下來幫忙的,也都是他們“那一群”的朋友。賈婭和矢柒也天天留下來拍攝,仿佛我和她們的世界隔了一層無形的膜。我勸自己:“沒關係,我可以早回家,多幸福。”但某種說不出口的失落還是悄悄長出來了。一直到最後一次拍攝前夕,事情突然有了轉折。

那天,群裡突然說演員臨時有事來不了,但拍攝已經排在了假期,大家都不太願意再臨時出門。賈婭和矢柒突然私聊我:“小關,你明天有空嗎?要不要來幫個忙?只當個群眾演員,在旁邊歡呼那種。”我心裡第一個反應是:原來還能輪到我?嘴上卻笑著說:“好呀,我剛好有空。”其實我心裡小小安慰了一下自己:“得在作業裡出現一下吧,不然成績怎麼算呢?”

第二天,我到了拍攝地點。和我預想的一樣,除了賈婭和矢柒,全是那群我基本沒說過話的人。我只能安靜地站在矢柒旁邊,一動不動,像個移動背景。沒想到還沒站穩,一個通知又來了:“阿段沒來演,角色沒人頂上怎麼辦?”“這場戲不能跳啊,怎麼辦……”導演皺著眉頭環視全場,最後看向我:“小關,你可以嗎?拜託你演一下這個角色!”我心裡“咚”地一跳。明明超緊張,但不想掃興,只能裝作自然地說:“……我可以試試。”

這個角色的場面其實很大。我得拿著一沓假鈔,大搖大擺走進房間,一群人正圍坐開會。接著走到“會長”面前,冷冷地甩出一句台詞,威脅他讓我加入組織。他拒絕,我繼續威脅。最後一幕,我拿著一把道具刀,架在他脖子邊上。“加入我,否則你就別想離開。”——鏡頭一轉,接受入會儀式,周圍人圍著我歡呼。
我緊張得手心出汗,站都快站不穩了。但還好,平時我在熟人面前“愛演”的本事居然救了我——我努力讓自己看上去冷靜、張狂,盡量對上每一個鏡頭。

拍完後大家都說:“誒,小關演得不錯耶!”導演笑著說:“這角色很適合你欸。”我心裡小小地笑了一下:其實,我一直都很想演的。之後因為我是“新加入”的角色,很多後續的劇情都得繼續拍到我。一下子,我從一個“完全沒參與的人”,變成了一半的戲的畫面都有我的角色。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這個作業的分數真的是根據“參與度”來定的。當成績出來那天,我一看,九十多分,比很多人都高。我震驚極了,也有點心酸。只是因為某一天我答應了留下來,就真的進入了這個“原本不屬於我”的劇本裡。

也許人生的某些參與,就是這樣——等了很久,但只要你還願意站出來,就不算太遲。

那天拍完,我沒有立刻回家,而是和他們一起收拾道具、搬設備。有人跟我說:“你其實蠻好玩的,怎麼以前都不講話?”我笑了笑:“大概……以前不太知道怎麼開始吧。”

其實我知道,我並不是沒有被看見。只是有時候,像我這樣的人,要用一次“被逼上台”的機會,才能讓自己被記住。幸好我答應了那天的邀請。否則,我還是會躲在角落裡看著他們,然後安慰自己:“早點回家也挺好的。”

◎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