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間有衝突(下)

轉危機為契機
衝突後 相處的勇氣

衝突對於一段關係並不一定是危機還可能是‘契機’。人們常覺得衝突是危機的原因在於它讓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動搖、變得不穩定、或受威脅,但其實衝突的發生往往也是個很好的機會能讓彼此可以深入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讓彼此可以更進一步的了解對方,讓兩人之間的關係因衝突過程中的適當溝通而加深彼此間的信任感,讓關係走過衝突後更加親密,關鍵在於怎麼溝通。

溝通除了能讓我們坦誠地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與對於事件的理解之外,也願意敞開心胸理解對方於事件中的想法與感受,而這樣的過程幫助彼此了解雙方的立場與需求,重新感受到信任與尊重,讓彼此的對話能重新趨於緩和。當需要與對方溝通時,先說出對於事件具體的觀察,具體形容現在發生什麼事,再說出你在事件中的真實感受,接著也想邀請對方說說他的看法,所以可以說出你猜想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來給予對方表達的機會,最後在於溝通過程中說出你的期待或需要,讓你能說出自己的聲音也能讓自己理解對方。

重新相處的方法

人際關係最困難的面向,就是在衝突後重新相處。因為氣氛尷尬、拉不下臉,或彼此都還在氣頭上,一方希望和解,另一方未必已把負面情緒消化殆盡,願意伸手接下橄欖枝。若是職場,工作上尚且可以逃離,家庭和親密關係卻無可迴避。事實上,只要找到一個起點,解開心結,重新相處並沒有那麼難。以下綜合專家意見,彙整出重新相處的9個方法,幫助大家一步步重建美好關係。

1.關系還要繼續嗎?

選擇重新相處,一定都有個“不得不”修好的理由,所以,必須先想清楚這個理由是否充分到需要花時間和心力去努力修复關系。

2.完整勾勒
勇氣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指出,關係重建之前,每個人一定都會經過不斷訴說的過程,先是描述“可憐的我”,再來是指責“可惡的你”,最後才會歸結到“我和你接下來要的是什麼?”是回到過去的關係呢?繼續各說各話?或重新協議相處模式?當這些答案都釐清了,才能往前推進,落實出雙方必須在想法和行為上做出什麼改變,達到預期的效果。

3.對方是否也有修好的意願?

關係的重建,構築在雙方都有意願的基礎上。關係無法修好的癥結,常是雙方不同調,一方準備好了,另一方卻還沒準備好或根本沒意願。衝突過後,彼此都有委屈、受傷的情緒,在所難免。若是家庭或愛情關係,還可以花時間慢慢等待對方沉澱心思;但在職場上,天天都有進度必須達成,修復也要講究效率,此時可委請第三方扮演關係再啟動的協助角色。

4.做好被對方數落的心理準備
在啟動重新相處的動作前,要有會被對方懲罰、數落、囉嗦的心理準備,因為雙方心理建設的程度一定有落差,認知到這點,才不會因為回饋不佳,馬上就打退堂鼓。企管專家分析,人際相處都有個“情感帳戶”,若一方將帳戶透支得太嚴重,長期累積的怨懟,會讓彼此很難只針對衝突事件進行討論,必須經過一連串的傾聽、同理心、示好、認錯等過程,才能開始討論事件衝突點。有勇氣聽對方表達想法和感受,也有勇氣表達自己,才能不在口頭上一再重提往事,消磨和解的氣氛。而且,把對話機會當作最後一次,就會認真把想說的話說完,而既然已經說出來,不管結果如何,也就比較不會有遺憾。

5.設定時間停損點

關係修復需要時間,但時間到底需要多久?自己可忍受的極限到哪裡?如果尷尬期拉太長,能否承受得了不確定的焦慮感?這些都是修復期必須考量的重點。雙方最好都默默在心中設定好時間停損點,當作啟動下一步動作的參考。因為時間就是成本,時間就是壓力,真實的焦慮感往往比想像中沉重。一段耗時過久的修復過程,不一定符合期待,離開這段關係可能是更理想的選項。

6.達成協議的必要

吵架有吵架的藝術,吵架者可以試著摸索自己的吵架風格,是有話直說?習慣在衝突當下把事情都講清楚?或是暗自生悶氣?脾氣一上來就無法好好討論,必須先暫時離開現場?了解自己的吵架風格後,才能修正,並向對方說明,避免好不容易和好後,摩擦又一再發生,徒增誤解。另外,和解過程中,也有必要把“地雷話題”釐清。例如,家人和朋友間最常出現的地雷是宗教、政治等議題,如果這些與正事無關,就要約法三章,之後盡量少討論這些話題,免得重啟火藥庫。

7.認清關係的新面貌
很多人都是在經歷衝突後才發現,原來對方真實的樣貌並非如原先所理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衝突的引爆點可能根植於自己不合宜的看法或印象。例如,把同事當好朋友,一遇到競爭,就覺得遭到背叛,卻忽略競爭本來就是職場的本質。釐清認知謬誤後,就會知道往後相處態度必須是“同事對同事”,而非原先主觀認知的“朋友對朋友”。當兩個人都修正了自己的模式,昔日敵人才會變成今日同伴。

8.建立破局的忍受度

衝突之後要重新相處,必須建築在信任和了解兩個前提上,少了這兩點,和解就較難成功。另外,每個人的情感模式和人際模式很難說變就變,即使經過釋放誠意和努力溝通,仍然不見得能立竿見影,這時就需要對自己坦承:“有些關係就是暫時和解不了”,才能提高對破局的忍受度。

解決衝突六步驟:

一、分析問題 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
問自己“這事件中有多少是我的錯?”在我們質詢、責備、攻擊別人時,檢驗一下自己,這衝突有沒有可能是我引起的?我有沒有盲點?先檢驗自己,我有道理嗎?我太敏感了嗎?還是我不夠敏感嗎?我不夠有耐心?通常在家庭中不會只有一個人有問題,家庭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不會只是對方的問題,誠實地面對此事,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我們都曾犯錯,都會作出糗事。這一點是不容易做到的,特別是在情緒高漲的時候。因此,第一步很重要,不要立即去理論、去辯解,先了解問題的核心及自己該負的責任。

二、面對并尋求解決之道
坐下來,面對面,也面對問題,衝突不會碰巧被解決,它需要刻意地,認真地解決。解決衝突的唯一方法是面對它,說出來,尋求解決之道。安排協商衝突時,要選擇對的時間和對的地點,及預備共同解決問題的心態,不要彼此人身攻擊,只要針對問題就好,用積極正面、解決問題的態度來談。

三、面對衝突的基本原則
1、不要比較:不要說“你為什麼不能像誰…”或“你就是像誰…”這是不公平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比較,永遠是最傷人的那把刀。
2、不要批評定罪:不要說“你就是這樣–無理取鬧”、“你都不會…”等。講話不要從“你…”開始,改從“我”開始,“我需要你…”“我感覺…”。當對方如此表達時,要尊重他的感受,雖然我們不一定贊同對方的想法,但配偶、家人們有不同的感覺感受是合理的、正當的。
3、不要命令:不要試圖用暴力結束爭論或爭執,“就照我說的去做!”、“我命令你這樣做!”不要命令,這只會激起更大的情緒和反彈。
4、不要挑釁威脅:“你這樣做試試看!”因為人類本性中有一種叛逆性,只要有人說“看你敢不敢…?!”大部分的人就敢、就會去做。也不要用性、用錢、用離婚來威脅和挑釁,這都是不成熟、會引起更大衝突和傷害的做法。
5、不要委曲求全: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形象和基本的尊重,不要放棄自尊,也不要要求配偶只能服從你的決定,這都是不正確的關係和相處之道。
6、不要插話反駁:不要在對方話講一半時插嘴,讓對方完整說完,也讓自己完整表達。打斷對方的話,話還沒講清楚,卻讓情緒先出頭,就沒辦法再溝通下去了。
7、不要模糊問題:不要將不相干的事件,扯到所談論的問題中,這樣注意力會被分散掉。有些人在談論中明知自己理虧時,就會牽扯一些以前或不太相干的事進來,一方面模糊問題的本身,一方面表達自己的委屈,這些對釐清問題、解決問題沒有幫助,因此,不要模糊,專心面對衝突的問題。

四、不要只看見受傷的自己
我們生氣時,焦點常會專注在自己身上,我們看到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受傷、自己的期待落空。有一句會神奇轉變氛圍的話是:“我很抱歉,我只想到我自己!”感受到善意,雙方就能真正地去面對問題了。

五、找協談者
通常一次對談無法解決所有的衝突,可能需要一系列和睦的交談,甚至每次只有微量的進展也都很好。但如果對談沒有進展,新的衝突又不斷發生,那麼就應該尋求協助,讓有經驗的人,能良好溝通的人,甚至專業的輔導來協助。

六、不輕易放棄
我們必須選擇,解決問題,還是結束關係。解決衝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解決一個衝突比結束一個關係,更為值得!

整理:戴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