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屏障倾听万籟

最近那书房似乎不太能接住自己,內在不平静,事件和想法还在,情绪与攻击反应也还有。佛法说不迎不拒,那书房却又迎又拒,这样的矛盾產生了压力、忧鬱与焦虑。老师说过,当能量不足的时候,就要回来亲近善知识,也许是看看一些书,也许是请高人指点。於是那书房翻开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书》。

第一章,一月四日的《安静地听》写著:“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真的听过鸟叫。若想真的听见某个声音,你的心必须安静,这种静默並没有任何神秘色彩。比如我想告诉你某件事,那么你的心就不能有各式各样的想法,你必须安静地听我说话。当你看著一朵小花时,你不能替它定名,不能將它归类,也不能说它属於哪一种物种——如果一直忙著做这些事,就看不见这朵花了。因此聆听是最困难的事之一。不论你的对象是社会主义者、共產主义者、国会议员、资本家、妻子、小孩、邻居、公交车司机,还是窗外的鸟儿,都要全心全意地听。只有在没有任何念头的情况下,你才能直接和对方的心相印,如此才能洞察对方的话是真是假。

这话提醒了那书房,不要评价,单纯地听和看,它也叫我想起《优人神鼓》黄明誌老师说过的一番话:“在匯聚生活气息的市场上,人声车声不断,各种各样的吵杂声此起彼落,但在优人仔细的聆听之下,鸟叫声还在,其他声音听起来像交响乐,並没有衝突,相反的,它们自然地融合一起……人们常常想听悦耳好听的声音,对於不悦耳的声音会抗拒,但是佛法说:‘不拒也不迎’,当我们处在当下全然地聆听,所有声音就会回到声音的本质,只是有些声音大、有些小、有些浮,有些沉,交响乐不就是多元声音交织而成的吗?生活也是如此。

对於黄老师的分享,那书房在报道中加以延伸,写了这么一段话:“在一片寧静中行走,即便受日晒雨淋脚痛也能看见听见美丽的事物。然而,病毒引起的骚动,使我们无论是在工作、学业、家庭、生活、人际关係和人生,这许多方面上都处处在充满‘吵杂’声,令人烦躁不安。我们能否学会优人聆听的能力,从这些无序的、混乱的、刺耳的声音里听见一声啾啾的鸟鸣?听见风拂过叶片发出咻咻的声音?听见苦难中的祝福声?

那书房思忖自己的聆听是否参杂著成见或某些既定的观念,是否不够单纯,有什么是那书房没有好好听的?是时候回到自心。好好观察,好好觉察了。

东写西读
第144篇
文:那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