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組合挑戰

電氣化、智能化、多元化能源組合是新能源發展趨勢。

新能源組合挑戰

現在有越來越多新型能源加入到能源組合(Energy Mix)中,這是一個全球普遍面對的挑戰。長久以來,我們依靠大型電廠的輸電供應能源,像燃煤電廠、燃油電廠、核能電廠,這些電廠規模龐大,且位置固定,所以過去的輸電網長年使用基本上不太需要變動或擴建,因為原有的電網已足夠應付電力需求。

然而現在隨著能源組合的轉變,多種能源將加入,例如離岸風電、太陽能、陸上風電等,能源種類與分布地點也都改變了。要如何擴展輸電網,來因應新的能源格局呢。對於像印尼這樣由眾多島嶼構成的地區而言,挑戰更大,雖然海底電纜技術已經有很大進步,但還是存在很多挑戰,比如如何將這些新技術有效地納入整體電網設計之中?

技術進步的速度非常快,導致“如何規劃與設計未來電網”成為一項巨大挑戰。我們既要納入這些新技術,又要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這是能源轉型中最關鍵的任務之一。

長期規劃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還包括:市場設計、法規制度、資金與財務模型、未來未來能源市場樣貌等等,這些全都是長期輸電規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面向。

多邊合作融資挑戰

另一個挑戰是為具有多邊目標的輸電項目尋找資金來源。若是雙邊互聯的話,相對來說就簡單多了,因為只涉及兩方:一方送電,另一方受電。某一方建設輸電線、支付建設費用,並透過向另一方售電來回收成本、獲取利益。但多邊互聯情況較複雜,涉及不同國家與地區的多個電源來源,要整合多個來源,並將電力輸出到島外多個地區,必須設計一個多邊輸電系統。

問題是,這樣的系統該如何籌資或融資?又該如何建設?在這種情況下,常用的一種工具就是所謂的“專案公司”(Special Project Vehicle)。

多邊合作還關係到各國之間的合作關係,東盟有十個成員國,每個國家的背景、條件、立場、動機和關注點受不同,要怎麼協調監管也是非常考驗的事。參加大會的各國代表都認為淨零目標必須各國之間相互合作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