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提氣:人剛睡醒時陽氣自脊背往上升,嬰兒睡醒即伸懶腰時臉脹紅即是如此,可以好好利用此一時刻的先天陽氣,大人想如此提氣,只要用背搓床,自然會伸懶腰幾下之後,全身放鬆開始氣功吐吶,會感受到全身一些部位(甚至於受過傷或障礙部位)的自動彈跳抖動,如此自然重複幾次舒服為原則,大約10-15分鐘後,自然會放屁,下床開始一天工作、行程。全身舒暢,前一天的疲勞、倦意全消。其實這只是先天氣功,卻是功效非常大。真正練武的人,接下來是身體的鍛鍊(動功)後,全身熱、血氣通暢、肌肉鬆軟後才開始下一階段的練氣。
3.調息:晚上睡前,不宜練氣,只要吐吶調息,否則會過度亢奮,反而干擾生理時鐘影響睡眠,躺平尤其要感受自己像初生嬰孩,有喜悅的心,全身肌肉放鬆,舌尖輕頂上牙齦,也會生津,氣功吐吶,意懸頭頂百會穴,感覺與全身細胞(直到指尖與腳底都有、甚至於有受傷阻礙的部位)溝通,會有自然調理功能,一般不久就會自然入眠。
4.練氣:要先有動功,各門派拳術不同,最簡單的就是“達摩易筋經”“甩手功”(年紀大或病痛不適做激烈運動者最適合,後詳述)或者打白鶴、太極拳、甚至於瑜伽、快走、跑步、游泳、打球…柔軟全身,其實無論如何,只要有經過運動流汗熱身,能夠活氣血、排積毒,自然按摩五臟六腑後,才可開始站立、坐著甚或躺著練氣功,依前述“氣功吐納”,眼半合觀鼻,強提氣練氣(打呵欠的感覺),氣由脊背上升,意懸頭頂百會穴,再下達天庭,達到太極氣功“含胸拔背、虛靈頂勁、沉肩墜肘、氣沉丹田”時會自發功,或者鍛鍊龜息大法。自發功時,五腑六臟會自然蠕動帶動四肢,一旦正在打通阻塞的通路時或之後,該障礙部位會有點刺痛或抖跳的感覺、有些人甚至於自然打拳、大幅度擺動、繞圈或彈跳是正常的。但此項練氣功的部份(除最簡單“甩手功”以外),最好要有專業師指導,或等1、2、3項一段時間的練習到有相當的心得後再試。
以上四項,有效、安全的前提是要有每天足量運動的良好習慣。
固本培元善保身,血隨清氣靜凝神,
虛天實地調除舊,擊節扣關換更新。
但得恆持期漸進,毋須針藥問迷津,
生機蓬勃中和現,反拳易筋道最真。
歌訣
上虛下實頭若懸,口隨胸絮背拔軸
提肛沉腕足抓石,實腹鬆胯後送舟
練功總說
“大病、小病、久病、絕症都有療效”:甩手功是梁武帝時代印度達摩祖師東來遺留下來的最簡單易學的《易筋經》甩手運動。這功夫這功夫是所有中國功夫包括太極拳、鶴拳…的原型,需用場所不大,隨時隨地均可操練,只要有耐心毅力,大病、小病、纏綿難醫雜症,一經操練,幾天後便會發覺有特殊積效,如見效稍遲,是功夫未到,只要耐心研究清楚。每天練習不間斷,一定有效。由於你未嘗經過這樣的持久練習,同時又要意在上輕下重,初做,未免覺得很累,但只要想着這是一門絕好的防病治病的仙術,繼續有恆練習下去,不久便現奇蹟,所謂奇蹟,那是你在練功的時候,打飽嗝,連連放屁,就足以證明你的身體內臓在發生調整,氣血正在流通,才會打嗝、放屁。因此,你應更加深信這套工夫的妙處。這套功夫,何以有這樣的神力呢?你必須明白,這一套甩手功是《易筋經》的別名。易筋之意,是體弱的筋,變爲體強的筋,塞的筋,變爲通的筋,壞的筋變爲壯的筋,既已除舊佈新,便能“因病成妍”。筋者,大小經絡氣血也,遍佈全身。
運動重點,著重我們兩手的手掌,手肘,兩脚的足跟丶足趾、膝部,使得手掌手腕,足趾,足跟,膝部等十二條筋脈,予以同時牽動,全身受到刺激而起伸縮作用,因伸縮運動而轉弱爲強,由廢棄轉而新生,由既病轉為不病,由不病轉爲康健延壽。
“甩手功”,有中醫和西醫的學理根據。促進週身行氣、行血,有甚大的功能。人類的臟腑,有關血氣,足與不足,能否暢行無阻,對於這個人的強,弱,有病或無病,是息息相關的。西醫的理論,人體的“熱”和“能”,是支持內臟的原動力。人體的生理過程爲腦的思雜丶肺的張合,心的跳動,血的循環,以及腸胃的蠕動等等都會消耗一定的“熱”,“能”,人要維持體溫,也是要維持熱能的反應,熱能足,則氣色好,熱能不足,則烏雲蓋面。運動增強心肺血管四肢功能、促進循環、排除積毒。血液的循環好,人身各部功能好,人體的整個生理過程,自然也順暢人體的生活健康,便自然獲得保證。“甩手功”上虛下實,甩手像扒船,提肛門像忍大便一樣,兩眼平視,兩手數數計算做了多少次,輕輕搖手,以三分力量向前,而以七分力量甩手到背後,這一連串的觀想和動作,是帮助“甩手功”的姿勢,到完成和發揮“甩手功”的獨特療效。如果加上易筋經十指翹起向後,使筋也運動,那更具有功效。

JD說醫專欄
杜達勝
(B.S.Joseph Dung)
再生醫學研究所院長
電子郵箱:jdacademy1983@gmail.com
網頁:https://dwei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