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是祭祀、祭祖和掃墓的節日。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華人四大傳統節日。(取段自百度)
當學校假期遇上開齋節和清明節加上六日,一連九天的假期,好像哪哪都好熱鬧。
以往的時候,學校假期是配合開齋節進行的機率很高。但同時間遇到清明節,學校的清明節特別假期也就不需要申請了。
掃墓的孝子們也趁著這次學子們的學校假期,把掃墓的行程提前了幾天,在周休的時候進行。畢竟,今年的清明節正日落在週五(4日)。
以往,清明節的正日,墓園四周都非常熱鬧,塞車也是家常便飯。不過,近些年來,一般上,清明若遇到工作日的時候,不少孝子都會提早選擇清明,除了避開人潮,時間上也比較容易安排。
再加上今年學校假期同時遇上開齋節和清明節,大人至少有4天的連假,如果再請個3天(星期三四五),帶著孩子出趟遠門,促進親子關係也不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往年清明掃墓祭祖的氛圍多數是讓人感到思念、傷悲、難過。不知何時開始,清明時節也成為孝子們或同窗好友們相聚在一起的時刻。
這時候的酒家也會相對的忙碌,因為除了個人酒席,還有一些公會社團也會有清明祭祖的聚餐。
各家花店方面的生意量也在這一兩個星期內節節上升,當然因為應付提早掃墓祭祖的孝子,和在正日掃墓的後代子孫。
不過,來到了2025年的新時代,除去傳統焚燒金紙紙製冥物之外,也有不少孝子孫們用其他方式來替代傳統。
其實,任何的祭拜方式都只是講究對先祖先輩的心意,形式如何鋪張或低調,這一切也只是儀式而已,結束之後終究恢復使然。
子孫孝道不應僅是在死後履行,更應著重在生時,經常的陪伴與問候,那種溫暖比一切都來得實際重要。
你,也是明天(正日)掃墓嗎?
楓雨瀟瀟佑一年
撰寫:余梅鳳
攝影: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