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會痛 沒痛不代表沒病

來自詩巫的外科顧問兼癌症協會主席陳執中醫生坦言,在他接觸過的患者案例中,最年輕的腸癌患者為22歲,而最年輕的乳癌患者為24歲。

曾在澳洲工作5年、英國兩年,此後廿多年回來砂拉越,專長在乳癌和腸癌的陳醫師,早前配合啟德行集團慶祝成立60週年紀念,於日前的線上講座,為員工講解乳癌與腸癌的基本知識。

全世界,有30%的人死於癌症。所以癌症,影響我們、影響周遭的人。這次特別選擇乳癌和腸癌來講解,是因為這兩種癌症在女性和男性患者中非常普遍。乳癌為女性最常見癌症,腸癌則是男性頭號殺手、女性排行第二,所以,大家可以從這兩種癌症裡頭略微了解癌症的特性和病變情況。

我國華裔相對其他族群,患癌率比其他種族要高。這是因為遺傳基因、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所致。

陳醫師強調,癌症是不會痛的。他有一名患者42公斤,腫瘤體積就佔4.2公斤,為體重的10%,這個消息還上了世界新聞,因為很少有那麼大體積的癌還能割除,比一個嬰兒還大。

【癌症的認識】

圖片由陳執中醫師提供。

很多人對癌症完全不了解,或相關知識貧乏。癌症有兩種定義,身體某種細胞不受控制地成長。另外一個特徵則是可以轉移。怎樣形成?多數癌症都是因為某種刺激、長年累月的刺激,不會局限在一個因素。就比如抽煙,不是所有抽煙的人都會罹患肺癌,但是抽煙的人罹患癌症的機率一定會增加。鄧小平活到80幾歲,是煙鬼,但他沒有肺癌。

就像肝癌,是因為B性肝炎細菌長期刺激肝;胃癌則是因為胃裡的細菌幽門螺旋菌,子宮頸癌也是裡頭的病毒長期刺激子宮頸,長此以往形成癌症。香煙裡頭很多毒素,可以造成舌頭癌、鼻癌。長年累月刺激加上基因與身體免疫系統,形成了癌症。

乳癌有很多危險因素,但不僅僅由一個因素造成,而是各種因素造成。所以,各種癌症的形成不同,長大速度不同,自然治療方式也不同。檢查就要視部位而定,頭部必須進行電腦斷層掃描、胃就要照胃鏡等來進行確認。

癌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需要先獲取細胞來化驗,是不是百分百肯定是癌症。如果是,那就要評估適合的治療方式手術、電療、化療,荷爾蒙治療等。癌症多數是腫瘤,除了血瘤和淋巴癌,這兩種癌症是不能割除的。其他癌症能割則割。

【男性首號殺手:腸癌 】

很多人死於腸癌。這個男性排名首號殺手的癌症,也有另一個特點,可以進行99%以上的預防。所以,雖然腸癌名列榜首,他倒不是很擔心。

一百個腸癌患者裡頭,大概99.5%發生在大腸。小腸很少發現癌症,如果真的確診,那是很倒霉的。腸鏡只照大腸,所以小腸腫瘤必須生長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現。

為什麼腸癌很少發生在小腸?我們所攝取食物,抵達小腸時還是液體,來到大腸後水分被吸收,成為糞便,糞便裡頭有很多毒素和細菌,接觸腸壁時間很長,使腸壁細胞變種形成腸癌。如果你有便秘,糞便細菌和毒素接觸腸壁的時間更長,獲得腸癌的機會也會增加。

【什麼人知道自己有大腸癌?】

某一個禮拜陳醫師在準備講座資料時,短短一個禮拜確診了10個癌症報告。其中一個83歲患者,完全沒有疼痛感、排便正常,只是在驗血的時候發現血液不足,才驗出罹患腸癌經已大半年。

有一個90歲患者,只不過一個星期排便不順暢前往檢驗,發現自己患腸癌半年了。另外一名患者排便有血,照大腸鏡發現很多息肉,其中一個屬於癌症。

66歲男患者,完全無病症,只不過在例行檢查時發現自己患上腸癌第二期。

39歲男老師,排便有血一個月,驗出腸癌第四期,半年後去世。

陳醫師感到很妙的一點,很多人總是認為,癌症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同學、親戚、同事、鄰居,但是30%人患癌,怎麼可能只會發生在身邊人?病患不能接受,自己沒有菸酒沒有遺傳,為什麼會患癌?但是醫生表示,數據表現就是這麼多。

每20個美國人,有1人會得到腸癌。我國腸癌患者比過去多了一倍,食物西方化是主要原因。觀察腸癌病因,其中65-85%屬於偶發性,沒有遺傳沒有原因。家裡有親人兄弟姐妹或父母患癌症,患癌機率增加一倍。

【危險因素難預防】

年紀大、遺傳、肥胖、不運動、抽煙、喝酒,不良飲食、低纖維、高脂肪都是患癌危險因素,所以陳醫師呼籲大家,保持身體標準體重。陳醫師發現,這些肥胖少運動、低纖維人士都有便秘問題,得到腸癌的機會也比較高。至於抽煙,本來就對身體不好,會增加患癌機會。

【沒有痛,就沒有病?】

癌症是不會痛的。

有一個84歲患者,腫瘤已經大得看不見腸的通道。但是患者還是可以排便。通道已經窄得比鉛筆還小,還是可以排便,而且沒有什麼痛楚,排便也相當順暢。如果腫瘤的位置很接近肛門,糞便來到那個位置成為水分慢慢過去,糞便可能會變稀。有些人疼痛是因為器官堵塞。

沒有痛,就沒有病,這是非常錯誤的訊息。大腸直腸癌早期一般上無症狀。有的人屬於鴕鳥心態,好好的為什麼要檢查,萬一檢查了出事?尤其腸癌、乳癌、胃癌在早期一般沒有症狀,所以沒痛就沒病是不對的。

息肉演變成癌症需要5-15年的時間,照腸鏡可以發現,用電燒掉息肉就可以避免流血問題。在照腸鏡時,病人會注射輕微鎮定劑,大多數患者都可以和醫生一起檢視自己的腸子狀況,看着自己的腸子被電然後冒煙,但是患者是不會有感覺的,這就證明癌細胞不會產生痛楚。

那麼肚子為何會痛?如果我們將冰塊放在手上,會覺得冷,用火燒、用針戳會造成不同感覺的疼痛,因為我們有觸覺器官,但是沒有疼痛細胞。所以我們吃錯食物,腸胃脹氣不舒服的觸感會發送至頭腦。

【早發現早治療】

一般民眾,40歲以上者,應每五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陳醫師去年有兩名腸癌患者,分為在七年和八年前照過腸鏡。如果你當時照了腸鏡沒有息肉,然後息肉過後生長,需要5-15年來生長,所以5年照一次應該相當安全,發現了割除就好。當然,不是所有息肉會病變成為癌症,只是息肉會長大,轉為癌症機會就高。

【腸癌的治療方法】

主要以手術為主,部分可以接受電療、化療,方法很多。陳醫師有患者腹部完全堵塞到吐大便出來,但患者完全不知道,而且才腫幾天而已。

大腸癌預後的五年存活率,第一期多過90%、第二期:55-85%、第三期:20-55%、第四期:少過5%。

總結來說,腸癌有很多因素,預防永遠勝於治療。保持身體體重、多吃蔬菜水果、不要便秘、多運動、多喝水、保持身心愉快,都可以預防癌症。但是預防腸癌最重要必須照腸鏡。

【問與答】

詩巫外科顧問兼癌症協會主席陳執中醫生配合啟德行集團慶祝成立60週年紀念,於日前的線上講座,為員工講解乳癌與腸癌的基本知識。

1.什麼叫做便秘?

有些人一星期排便兩次也叫便秘嗎?便秘的定義是你排便困難,如果你一禮拜上大號一次,但是你排便沒有問題,那就不能稱為便秘。如果你每天上廁所,但是排便有問題,那就是便秘。

如果排便習慣忽然改變,比如本來一星期一次變為一星期三次或是一星期一次變為一星期七次。這個變化如果持續一個月,那麼你可能就要去做檢查。肚子痛、肛門流血也必須檢查,有些人可能以為是痔瘡,但是腫瘤上去兩公分,流出來的血也是紅的。

2.乳房發炎跟乳癌有沒有什麼關係?

沒有。

3.癌症腫瘤標記有用嗎?

在國外,驗血需要經過醫生。去化驗室驗血,但問題是檢驗並非百分百準確,可能會出現錯誤訊息,毒素高了,多數人可能沒有問題,偶爾會有一些癌症能檢驗出來。病人來診所詢問,醫師多表示,這個驗血配套驗不出來,必須另外照腸、胃、乳房,不能靠驗血。癌症腫瘤標記只是模擬癌症的進程,當病人動手術或化療,醫生會使用癌症腫瘤標記來模擬過程。如果動手術後癌症腫瘤標記值降低,三個月後升高就表示癌症回來了。用處是追踪癌症居多。

4.治療費用?

乳癌的手術和檢查大概在一萬令吉左右,但是之後的化療,就很貴。電療25次約莫一萬塊,藥物就不一定,有些一針8千塊。腸癌動手術住院一禮拜大約一萬多塊,別的地方就不同了。腸癌的化療,六個月大概是幾萬塊。

5.月經前的便秘是否有機率轉為腸癌?

每個人都有機率,因為腸癌不會痛。如果每次月經都有便秘,而且很多年了,那麼大概不是。沒有症狀的人,到了40歲,建議定時進行篩檢,比如乳房、子宮、腸鏡等,早期癌症治愈機會很高。至少檢查之後沒事的那五年,該部位出現疼痛,你不會有太大擔心。

癌症知多少(上)

報導:游晼婷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