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那些事兒(下):午餐盒裡的小秘密 

所有會開花植物都能夠長出果實,果實中含有種子,果實成熟時會以各種方式離開母樹,好讓種子能夠傳播出去,到安全的地方去生根發芽。

美國植物學家卡羅爾形容:“種子是一個藏在午餐盒裡的植物嬰兒,”一顆種子包含三樣東西:植物的胚胎(嬰兒)、種皮(午餐盒),以及營養組織(午餐)。萌芽的時候盒子打開,胚胎一邊從午餐中汲取能量,一邊向下發根,並且長出最初的綠葉。這番形容使種子聽起來既神奇且充滿趣味。

藏在午餐盒裡的嬰兒,慢慢地吃這樹媽媽為它準備的午餐,大部分的嬰兒在成熟過程中會休眠,以避免在不理想的情況下過早萌發,減低生存幾率。休眠為嬰兒爭取了多一點時間,讓它們能夠更長的時間待在午餐盒裡,直到遇到理想的溫度、合適的水量和空氣刺激種子,嬰孩便甦醒過來,開始萌發打開保護性的午餐盒,長出子葉,嬰兒生長成幼苗破土而出,幼苗接觸到陽光,並開始進行光合作用,開始自己為自己生產食物,自此它們不再依靠子葉來提供營養。接著第一片真葉在子葉上方展開。種子的任務便完成。

一顆種子包含三樣東西:植物的胚胎、種皮,以及營養組織。

果實與快遞員天生一對
熱帶雨林裡的動植物既是密不可分的食物鏈關係,更是彼此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動物除了吃葉片或嫩芽,也會利用植物的花朵、花蜜、花粉、果實、種子等,演化成特殊的食性,而植物也利用動物成就傳粉和播種的機制。植物和動物之間自古至今存在這相互抗衡的演化競賽,成就熱帶雨林的繽紛世界,也形成了植物與動物之間微妙的關係網絡。


由小型鳥類傳播的果實,果實小而無氣味,鳥類聞不到氣味,但視覺尖銳,因此成熟的果實以亮紅色或亮黑色外皮來吸引小鳥的注意,這些果實果肉甜美柔軟,種子滑溜,種子被吃下後,經由排洩傳播。由大型鳥類,如犀鳥所傳播的果實,果實同樣無氣味,果皮厚且密被短絨毛,能阻止盜食者偷吃,果實成熟時果殼會裂開,露出油膩滑溜的紅色假種皮。犀鳥食用之後,會在之後反芻時將種子吐出。


由小型哺乳動物如松鼠類傳播的果實,大部分都是核果,核果不具果肉,深色黝黑種子大而堅硬,有微毒,這些種子通常都可以長期休眠,因為它們的快遞員——松鼠有分散囤積果實的習慣,但是松鼠常常會忘記自己收藏食物的地點,因此有些核果被埋藏在地洞裡,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當生長條件具足時,核果就會生根發芽。而有些核果必須經過鼠類啃咬才會發芽。

:鐵樟樹的種子大,由犀牛來負責運送,鐵樟樹種子表皮外皮細滑,犀牛吃果實時種子很容易就滑下犀牛的喉嚨,除了犀牛之外,大部分的大小型動物都不會吃鐵樟樹種子,因為鐵樟樹種子含毒性成分,而這种成分對犀牛卻不會造成傷害。不過,犀牛在我國以絕種。

由靈長類動物傳播的果實, 一般都是吃果實連同種子吃下, 之後經由排洩將種子排出體外,因此這類果實的種子一般緊貼著果肉,果實通常顏色顯眼,比如紅色或黃色,果肉具有濃烈香氣,這類果實的種子大約兩公分大,只有靈長類才能吞食。婆羅洲的大型哺乳動物並不多,只有大象、馬來熊和犀牛(在沙巴砂拉越已絕種),依靠它們來播種的果實都長得很大,只有體型龐大的動物才能吃得下巨大果實,這些果實通常都長在矮小的樹上或是樹幹較地的位置,以便動物取食。此外,厚厚的果皮能防止盜食者偷吃。更有趣的是這些巨大果實的種子都集中在果子核心,以避免被種子掠食者偷吃。

針對鳥類來播種的種子,果實無氣味,由大型鳥類如犀鳥所傳播的果實,果皮厚,有些密被短絨毛,能阻止盜食者偷吃。(攝影:沈競辰)

● 各種防衛術與伎倆
樹媽媽會使用各種防衛術來對付種子掠食者,有些果實長出堅硬種皮或有尖刺的果殼,讓小偷咬不下去;有些種子含有毒性成分,小偷自然就不敢偷吃,比如:堅果;有些種子的外皮顏色和土地及枯葉相似,當種子落在地上時能起到保護色的作用,讓種子避過動物的耳目;種子的大小也是一種保護方式,有些種子長得小,能避免大型哺乳動物來吃,而那些大形種子又大又重,小老鼠偷不走;有些種子表皮光滑,這些種子會迅速滑過掠食者的腸道而無損種子,就算被小偷吃了,種子還是有計可‘逃出生天’;還有一些果實沒有柔軟香甜的果肉,但有十分堅固的核果,這類果實的種子有很強的耐力,它們能夠挨過很長的休眠期,等到生長條件足夠才發芽,那些被松鼠囤積收藏,之後被遺忘的堅果,就是靠這個方法生存下來的。還有些防衛術不直接長在果實種子上,比如一些樹媽媽會很久才大量結果一次,間隔期兩到五年不等,這麼做是為了不讓動物將它果實視為主要食物,而當它結果時,會與同種的其他樹一次性大量結果,果實量多到動物吃不完,這樣讓更多省下的沒被吃掉的種子能夠有生存的機會。

紅毛丹厚厚的果皮及榴蓮具尖刺的果殼,能防止動物咬食。(攝影:沈競辰)

輕者乘風飄 重者隨水流
婆羅洲大約85%的樹種靠動物來播種,其他是靠風力、水力和自體傳播。有些樹媽媽不依賴其他的力量,靠自己來傳播種子。它們的果實或種子長得重,成熟後會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地面,例如大葉山欖;而有些蒴果及角果,果實成熟開裂之際會產生彈射的力量,將種子彈射出去。自體傳播的種子散布距離有限,但部分自體傳播的種子,在掉落地面後,會有二次傳播的現象發生,鳥類、螞蟻、和小動物都是可能的二次傳播者。相較於動物,風的力量或許更可靠,有些種子會長出形狀如絮或羽毛狀的附屬物,乘風飞行;有些果實果皮會延伸成翅狀,可隨風飄散;而有些瘦果成熟時冠毛展開,像一把降落傘,飄揚到遠方。

那些沿著海岸生長的植物,很多都是藉助水的力量來播種,與其他播種方法如動物和風力比較起來的話,水應該才是傳播距離最遠的一種吧!成熟的果實掉入水中,藉由水流漂到異地。樹媽媽演化出能夠承受長時間找海上漂泊的果實種子,這些果實一般上都很大,其表面蠟質不沾水,果皮含有氣室、常具有厚厚的纖維質,這可以可以防止種子因浸泡、吸水而腐爛、下沉,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些果實比重比水低,可以浮在水面上,比如椰子、棋盤腳、大葉欖仁,都是典型靠水傳播的種子。

利用風力傳播的種子,果皮延伸成翅狀
瘦果種子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隨風飄散。
借水力傳播的種子通常果實都很大,有厚厚的纖維質,這可以可以防止種子因浸泡。

芒果播種記
芒果氣味強烈濃郁,果肉金黃細嫩多汁且香甜,它種子大,種皮外有纖維質緊貼著果肉,這樣動物咬食果肉時,就會把種子也一起吞下。吃飽後動物在森林裡四處走動,一段時間後無法消化的種子經由糞便排泄排動物體外,留在森林裡,如此傳播計劃就成功了半,等到種子萌芽長出真葉才算完成。儘管樹媽媽有她的策略和計劃,但是計劃並非萬無一失。人猿、長臂猿和獼猴類愛極了芒果,但是由於芒果種子對它們來說太大,它們無法吞下,所以它們把果肉吃完了,種子就留在原地,也就是母樹的附近,它們並沒有完成傳播的任務,這類動物被稱為盜食者。貪吃的野豬或豪豬雖然會把種子當作食物,一併吃進肚子,但是有進無出,種子被消化掉了,它們是種子掠食者。水鹿也吃芒果,吃的時候它會把種子也吃下肚,但是過一段時間會反芻把種子吐出來,這樣子播種距離並不很遠。這些動物都就像是白白吃了一頓,沒幫樹媽媽完成任務,那麼究竟誰才是樹媽媽理想中的快遞員呢?不妨動動腦筋想一想吧!

種子那些事兒(下)
報道、攝影:戴舒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