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書的改變

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書房就是想要分享。去年那書房買了一本剛才出版的新書——《地球2.0淨零革命》,在這本書裡那書房發現出版社用了一種新方式來呈現內容,那就是二維碼QR code。

比如作者在提到2021年11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S)的締約國終於在COP26的最終談判機會達到了共識,通過了“格拉斯氣候協定”,COP主席阿洛克·夏爾馬因協議仍有遺憾而落淚。

文末作者附上一個二維碼,讀者掃描後可以看到BBC對相關事件的報道片段。這樣的呈現方式,將動態的新聞報道和靜態的文字敘述結合在一起,可以加深讀者的體驗,也讓書本內容更加完整,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作者也使用二維碼收錄參考文獻,二維碼就印在目錄最末,想要針對書中資料來源了解更多或做更深入、詳細閱讀的讀者,掃描二維碼就可以下載完整的參考文獻列表,一共39頁這麼多。

這個二維碼真是用得棒,並非每個讀者都需要參考文獻的資料,通常像這種學術書本,參考文獻是長達幾十頁,對於購買實體書的那書房來說,有時候參考文獻列單是浪費紙張,浪費印刷資源,加重成本和書本重量,增加書本在運輸上的碳排,那書房捧書閱讀,抱書上班都嫌重。這本書少了39頁,是很多誒。

再來,如今的參考文獻來源很多元,包括網頁、電子刊物、短片、影音等等,列單上有網頁鏈接,讀者下載之後只要用滑鼠在鏈接上一按(不需要自己輸入長長的網路鏈接地址),就能夠獲取更加完整的資料,這對那書房的工作和閱讀來說都十分的方便。

那書房下載了參考文獻列單後可以複製到私人電腦、公司電腦和手機,之後需要參考時,隨時隨地就能搬出來用。

書本最後一頁是“特別收錄”,附上11個二維碼,每一個二維碼都是各界人士對這本書的回饋。

幸虧是二維碼呀,那書房向來很少讀書本的這個部分,11個人的回饋至少也要22頁,若印刷出來的話不看也是一種浪費。

加上參考文獻的39頁的話,就是60頁的分量。若非二維碼的話,那書房就得花更多的錢來買這60頁的“紙張”。

總得來說,那書房認為實體書這樣的改變是好的,能善用科技和網路的功能、特點及優點,來補上或減少實體書的缺點,為讀者提供更多資訊和便利的閱讀。

這也讓那書房看到了作為一個關心地球存亡的人,怎麼在書本這東西上想辦法避免碳排和消耗資源。作者不是說說而已,他以身作則。

東寫西讀
第149篇
文:那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