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心有多大 世界就有多大

在疫情无差别攻击下,连学校在这两年时间里也无法开门上课,师生纷纷搬往线上教学与学习。突如其来的网课教学,很多老师都措手不及,这两年来有道不尽的彷徨和酸甜苦辣。

庆幸的是,无论面临什么挑战,老师们依然敬业乐业。在疫情前对科技和网络教学一窍不通的老师们默默耕耘,希望赶快跟上进度,当然也有部分老师早在疫情前已摸透网络授课方法,如今在网络设计课堂已游刃有余,当起领头羊之余,也无私向老师们分享经验之道,令学生们受益匪浅。

老师要教育学生不仅仅学习知识,也要关心世界局势及人文关怀部分,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世界公民。

你知道吗?所有高效的学习其实和科技没有关系,而是跟“设计”有关。教育工作者要好好设计课堂,那么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就会发生,没有做不到的孩子,只有没设计好的课堂。

来自香港翻转教学协会的郑淑华老师过去多年一直推动于翻转教学,这项教学理念是从美国传至香港,疫情来袭时翻转教学成为符合时宜及大环境趋势的学习模式,一下子成为瞩目焦点。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教学模式,2007年起源于美国,是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教学的理念

郑淑华老师说,这项新教学的核心是老师先预备影片让学生在家里观看,把单向的传统讲述教学模式在家里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高阶思考的部分,进行小组活动或做功课。

她表示,在落实翻转教学一段时日后,她发现关键不是在于学生透过观看影片学习或做功课,而是从过去至今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个改变就是为了把课堂和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

老师不再是知识唯一供应

她说,在推动翻转教学时,整个过程里老师得重新思考在学生学习里边,你的角色是什么?记得在香港时有很多机会去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其中一位来自芬兰的未来学家说,老师在未来的社会角色会有改变,就是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供应,因为学生可在网络上随时搜索到资讯和知识。

“如果比拼讲课能力,很多网红讲得更好,那为何学生还要听老师讲课呢?除了法律规定学生得在校求学,那么在校学习的吸引力在哪里?这未来学家所提出的观点对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都是值得深思的议题。”

身在香港的郑淑华老师,透过育伯乐讲堂的直播平台,向身在马来西亚的老师、家长们分享教学经验之道。

课堂学习的设计师

除了和同学们相处外,学习是怎样的过程,把学生困在一个地方学习,老师要变成怎样的角色?其实,老师的新型角色应定位成“学习的设计师”。

她说,从2011年开始她就启动了电子教学,对于中文老师,那个时候带平板电脑进课室,是很少见的。2013年成为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到世界各国与教育专家交流。所谓的核心教育价值,其中一个关键是我们身处在资讯爆炸的社会,好多东西听了就忘了,没办法记住,认为只要之后在谷歌搜索就好,何必记住它?

创造不同学习体验

“教育工作者须有共识成为一位教学设计师,设计如何让学生学得更深刻,在这时代不缺乏资讯,可是我们缺乏经历,透过这种教学理念,也让老师重新思考要给学生怎样不同的学习经历,让学生透过老师的教学,从而对课堂学习有更深刻体验,这是每位老师必须耕耘努力的部分。”

郑老师说,疫情关系被迫全面网课,师生须学习如何更全面和高效使用网课。对于老师来说,翻转课堂不划算,意思是须付出较多时间才能看到成果,对于一向维持传统单向讲述的老师们,要让他们改变的动力在哪里?

她回首在2016年成立香港翻转教学协会时,是以实践者出发,由不同科目的老师充当召集人组成,当初只是民间自发的老师组织。

“我们都相信老师们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才能启动,当时我们是从自身经历去和老师们分享,希望可以动摇老师们作出改变和付出。”

挫折是转捩点

回首来时路,郑老师也是经历了挫折的一年,才开始思考改变教学模式。那年,她遇到了一班不愿听课的学生,当时若她继续讲课不给予理会,她也不会面对任何投诉,大家都相安无事,但郑老师不愿屈服,于是在当时2015年,她一直思考要如何改变课堂。

“在那年开始,我把单向讲述的部分拍了影片传给学生们,回到课室我不讲课,只玩游戏,后来我发现课堂气氛及学生参与度有所提升,学生渐渐习惯这种学习模式。”

为了让学生认真观看单向讲述的影片,她设计好课堂学习,让他们知道玩游戏是有评分数的,于是学生会有竞赛精神,他们会开始投入观看影片,这是郑老师小小的开始。

为翻转教室播种

她说,教育工作者一般遇到困难状况时才会思考改变教学策略,就像这次的疫情。
“我们是在撒种子,把翻转教学理念埋在老师心里,让他们知道原来有一种策略。而这的确发生了,疫情开始时香港全面停课,很多老师开始咨询我们如何拍影片。在2016年开始推广时,间中4年来没有人热衷主动,在2020年当他们遇到客观条件限制时,就知道必须拍影片,否则不能教书了。”

“有了疫情的契机,我们帮助了很多老师,所以任何改变是看时机,不要着急,因为每个人的步伐不同,我们埋下种子在老师心里,总有一天会发芽。”

时刻装备 应对困境

她认为,身为教育工作者,身上必须藏有很多法宝在必要时拿出来应对,尤其疫情让我们深刻反思。

“其实在疫情之前,我们已开始使用Zoom和学生进行小组课业讨论,有时进行补课,在疫情还未爆发前,我们已经学会善用这些工具。”

郑淑华:疫情下实体课特显珍贵,待疫情稳定返回学校上课时,老师要思考如何善用实体课,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她说,直至疫情到来,我们是耗费时间在比拼各种品牌工具的使用安全和便利性,建立虚拟教室管理,打造安全的Zoom 教室,再整理后分享给老师们。一直以来,我们有反思和装备自己,以致突如其来事件发生时,能快速准确应对。

“这也是因为我们不甘于面对学生不听课的困境,对学生的学习保有执着,在乎他们的学习,所以聚集了一班热衷并愿意分享的老师。在疫情底下带动很多改变,像台湾今年5月才经历疫情,我们有一份过来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大家分享,冤枉路不要再走了,所以主动和台湾老师们举办不同类型的工作坊。”

面对疫情,要善用人际网络,即使她身在香港,也可和马来西亚老师们透过Zoom分享见面,其实是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机遇,并希望汇集更多世界各地老师一起学习和进步,让下一代更有福气。

网课实体课已无差别

说到香港现阶段疫情情况,郑老师说,目前香港学校上午时间已恢复面授课,下午则线上课,开始进行线上线下课结合。

“当师生已掌握线上课,其实线上和线下两者已没有差别了,都按照线上课和实体课的特点来设计课堂。尤其目前难得有实体课,特别珍贵,要如何善用实体课,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因郑淑华老师的巧思用心,一堂《爱莲说》课堂变得有趣好玩,刺激学生好奇心,产生学习火花。

记得在疫情趋缓,郑老师的学校刚开始实体课,为了配合当天的课文《爱莲说》,她特地到花店买了莲花、菊花、牡丹,希望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提升课堂的有趣度。

“我让他们找出不同花卉的特征,如莲花中通外直,中心是出淤泥而不染,同学们甚至结合生物学科说那是因莲叶上没有绒毛,才不会沾上污泥,还有学生说莲叶被按在水里会变成银色,那是因绒毛锁住了空气,所以水里有光的折射,那为何作者周敦颐没写出这些特点?有同学此时说,那是因为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非常有趣的一堂课。”

老师,你的课堂有火花吗?

她说,以上这些是学生们的思考,如果他们没有摸摸看,思考就不会产生及延伸,所以她想和老师、家长们说,孩子的思考能力我们要相信,当他们思维连接了,其实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学习会发生,所以老师们,你们有给孩子这样的火花吗?

“早前我提到的芬兰未来学家指老师的角色改变了,老师要成为一位“启动者”,本来孩子不愿意学习,很被动,就要靠老师去点燃他学习的热情,带动他的好奇心。在老师引领下,学生会好奇为何作者有这种思维,这些好奇心是带动学习的关键。”

学习是自然生活的一部分,老师的心要大,不要画地为牢。

她说,这其实和科技没有关系,是跟设计有关,当老师要好好设计课堂,那么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就会发生,没有做不到的孩子,只有没设计好的课堂。

“这是我们的信念,希望透过分享,让老师和家长想想要如何思考设计课堂,才能一步步把学生拎到你想要带的方向去。”

教育孩子成世界公民

郑老师也强调,自主学习不是丢给孩子任意探索,所有有效的学习背后都是设计。世界本就合一,没有分科,所有学习是自然生活的一部分,老师的心要大,不要画地为牢,不要以为这是其他科目的知识而不要去处理。有面对自己不懂的部分,其实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她说,老师在教导孩子时,则要灌输孩子世界有多大,你的心就要有多大。要成为世界公民,关注全球课题,要时刻装备自己,不仅仅吸收文学知识,也要关心世界局势及人文关怀部分,这样才能培育出关心世界的下一代。

郑淑华:教育工作者身上须藏有很多法宝,必要时拿出来应对,尤其疫情让我们深刻反思。

郑淑华老师简历: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真道书院专业发展主任,香港翻转教学协会中文科召集人,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任教香港中学文凭课程(HKDSE)中国语文科和国际文凭课程(IBDP)语言与文学科,致力推动结合创新教学法和资讯科技应用的翻转课堂。

杨丽华/报导
图片:取自网络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儿童班12年 西连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