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甘草 長睫毛

說起野甘草,很多人可能聯想到甘草,然而兩者完全處於不同“社會階層”。
甘草是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是補益中草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味甜而特殊,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野甘草可不是指野生甘草,而只是一種極其小眾的野菜。
雖然野甘草沒有甘草般顯赫的“社會地位”,然而論外觀,野甘草可是清秀有餘,淡雅秀麗。
花長睫毛

一年生或極少多年生草本,或為半灌木,全體無毛。
莖多分枝,有數條明顯的縱稜,高20至80釐米。
花單朵或成對生於葉腋;萼片4枚;分生,卵狀矩圓形,長約2毫米,具睫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4毫米,4深裂,裂片近相等雄蕊4枚,近等長,花藥箭形;花柱挺直,柱頭截形或凹入。
自帶清甜

因野甘草有一種天生自帶的植物清甜,所以有冰糖草別名,也因植株長有如珠子般的果實而有珠子草別稱,其他別名則有土甘草、四時茶。它長得高矮不一,葉子呈橢圓形或長卵形,花朵為淡黃色。
據《本草綱目》記載,野甘草性味辛、苦而溫,有補中益氣之效,能消痰積,治咳嗽、喉痛等症。
在舊時農村地區,尤其是在老輩人眼裡,野甘草是一種煲煮涼茶材料,平常感冒喉嚨痛,以野甘草煮水喝,效果顯彰。
在食用方面,野甘草可用來煮湯、燉肉等方式食用。
治感冒發熱中暑

根據中醫碩士楊素雄分享,野甘草學名為Scoparia dulcis L.,因本身的形態特徵而分別有冰糖草、珠子草、土甘草、四時茶的別名。
他說,它屬玄參科,全草可藥用,每用10至30克,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因性味屬甘、涼,可清熱利濕,疏風止癢,用於治療感冒發熱、中暑、咽喉炎、支氣管炎、肺熱咳嗽、麻疹、腸炎、痢疾、小便不利,外用痱子、皮膚濕疹、丹毒、跌打損傷。”
他說,患有細菌性痢疾,可將野甘草、羊蹄草各30克,陳倉米(老米)9至15克,水煎服。
“肺熱咳嗽者,以野甘草15克、薄荷9克、桔梗12克、魚腥草15克,水煎服。”
他說,要預防麻疹、感冒,野甘草30克、野菊花15克、西河柳12克,水煎服。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