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停止校园霸凌

“我从10岁开始被同学排挤、孤立、嘲笑、辱骂,欺负我的人和我上同一所中学,所以一直到中学毕业他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每当有同学要和我做朋友,他们就会收到恐吓信,所以我一直都没有朋友。那八九年的日子里,我最怕的就是小组活动,从来没有人愿意和我同组,如果被分派到同一组,他们也不会和我一起讨论……向老师说?老师根本不理,有时候老师还加入他们。长大以后,我经常被说我没有团队合作精神,我根本没有学过这东西,我只学会了一个人面对……”
——被霸凌者A

关于霸凌(三)

孩子有事不说的原因:

1)觉得说了也没用
2)担心说了会更惨
3)感觉大人没有要听
4)认为会令人失望
5)根本不知道怎么说

霸凌对被霸凌者的影响:

1)身体影响:不同程度的轻重伤。永久性的后遗症、伤残、明显伤痕、死亡。
2)浅层心理影响:恐惧、消沉抑郁、忧虑、胃痛、厌食。
3)深层心理影响:创伤后遗症、人格分裂、人格扭曲、价值观错乱、怀恨在心导致日后伺机报复、失去对人性的信任。
4)学习影响:缺席、旷课、退学、逃学、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失去与同学间的和谐关系。
5)行为影响:吸毒、醺酒、自残、自杀、厌学、逃学、成为霸凌者、反社会行为、学生运动、引发校园枪击案。

●建立正确观念防霸凌

校园霸凌因为涉及的人多,还牵扯到每一个人的原生家庭背景,这让事件处理变得棘手,受访者临床心理治疗师陈玉蓉认为,霸凌问题确实难处理,但是也可以很直接处理,只要重新教导学生正确的行为模式,霸凌就不会发生。霸凌不是一个人就能成形的,它是一个系统,当霸凌者不再被鼓励和称赞,不能从霸凌行为上得到好处时,他就不会去霸凌别人,霸凌就自动瓦解。很多霸凌事件总是在事情演变成严重时才揭开,要停止霸凌不要等到事情发生后,才想办法处理解决,而是在它发生之前就预防。

婆罗洲医药中心、砂拉越大学医学和健康科学学院陈玉蓉临床心理治疗师。

根据研究调查,我国校园霸凌一般最早发生在孩子10岁时。年龄介于10岁到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大脑还在发育,心智还未成熟,这时候父母和老师的引导极为重要,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大。预防霸凌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做起,在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建立起来时,帮他建立一个比较正确的观念,以三项要点为守则,即:

① 不可以伤害自己,
② 不可以伤害别人,
③ 不可以破坏公物。

只要孩子们能遵循这三项守则,就能大大减低被伤害以及伤害人的机率。

父母老师不只要告诉孩子打人不对,也要教导他们保护自己。当事情发生,一定要告诉父母老师,如果得不到帮助,还可以找训导老师、辅导老师和校长。既然霸凌是一个系统,那也就是说,只要当中其中一个人采取了不一样的行动,就会改变整个局势,直接了当戳破窗口。此外,父母要时常检查孩子的身体、书包、书本和文具,看看是否有一些异常的状况,如有不妨向孩子做进一步了解。

●大人是孩子的救生圈

当孩子被打或是被同学欺负,他们通常都会回家告诉父母,这时候父母的回应是很关键的。如果这时候父母的回应是:“你忍一下吧”、“你就不要去惹他们”、“你要告诉老师”。这些回应不只会错过预防的机会,还会让孩子觉得,他的求助不但没有给他带来保护,反而自己还被责怪,被认为是自己去招惹同学,才会发生事情,或是他应该向老师报告,自己把事情处理好,而不是告诉父母。一次两次,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同样的回应,之后他们就不会再告诉父母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在陈玉蓉的青少年案主中,有不少是因为遭受校园霸凌而导致患上精神疾病。

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他们的霸凌行为比较多是言语上的暴力和孤立排挤,比如:嘲笑被霸凌者,给他取外号,讽刺他,集体不和他说话,不让他加入小组活动。这也是校园中最常出现且最不易发现的霸凌行为,当被霸凌者向父母和老师说他们的遭遇时,父母师长常因为忙于其他事情而轻视了孩子的告知,父母可能以一句话来打发孩子——“被人家说一下会少一块肉吗”。其实,言语霸凌和肢体霸凌一样,会造成孩子心理受伤,有时伤害程度甚至会比肢体霸凌还严重。身为大人,如果你在职场上被人以言语伤害,你会感觉如何,会怎么反应呢?你会感到不舒服,也会想反抗对方,不是吗?大人都如此,又怎样能要求孩子接受或忍受不合理的对待。孩子一忍再忍,而大多数人都沉默,等到霸凌事件被揭发,事情往往已经很严重,孩子可能身受重伤或是有生命危险,又或者心灵受了严重创伤,拒绝上学,患上忧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

●校方的介入和引导是关键

学生A在学校受到同学恶意的言语霸凌,将事情告知父母,父母向校方投诉,之后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霸凌情况还变本加厉,老师们将A视为“问题学生”,有的排挤他、有的忽视他,也有的和学生一起对他进行言语暴力,霸凌者的行为像是得到了大人的允许,于是霸凌的执行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在这样的情况下A不再把学校情况告知父母,对他来说,说出来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因此A长时间处在霸凌的环境中,隐忍校园的恶性环境,最终情绪崩溃爆发。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很戏剧性,但是它确实发生在我们现实的校园当中,而且不少。

许多被霸凌者因求助无门,只能哑忍。(图片来源:Freepik)

陈玉蓉表示,当霸凌事件发展到这种程度,它一定是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在这种情况下,她认为转校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继续待下去孩子在学校的立场可能变得更糟,校园生活更不好过,与其耗费力气去抗争,不如主动打破霸凌的系统,离开这个场域。她提醒当父母决定让孩子转校时,要对孩子做适当的疏导,清楚告诉他,转校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也不是因为害怕或是向恶势力屈服而逃跑,而是这已经不是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既然它不健康,那就没必要继续花这么大力气去改变这个环境,这并不值得,不如去换一个健康的环境。

在霸凌事件中,老师或者辅导老师的介入除了能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之外,也能调和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在缺乏外来者的介入和正确引导之下,如果被霸凌者和霸凌者成为朋友,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强势者会成为主导,被霸凌者会从原本的受害人角色,转换成加害者,和原先霸凌自己的人一起去霸凌别人。

老师、辅导老师、校方在预防或制止霸凌事件上,有很重要及很关键的角色,因为在校园里他们就是孩子们的保护者和依靠,但是老师工作繁重,况且不是每个老师都有耐心和爱心去处理孩子的问题。陈玉蓉表示,每一个校园霸凌情况、角色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如何应对校园霸凌,这没有一个标准作法,唯一的答案,就是预防和保护自己,而最能给以孩子帮助的就是父母和老师。

预防霸凌,保护自己,是最佳的方法。

某学校老师在处理校园霸凌事件时,用了四道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当被霸凌的学生A不在班上时,老师问其他学生,不喜欢A的人请举手,马上就有大约20多人举手。老师再问,有谁希望A离开班级的?一些同学放下手,举手的大约有十几个,老师接着说,你希望A离开这间学校的举手,这时只有几个学生举手了,最后老师问,你希望他永远消失,从此不在这世上出现的,请举手。这时大家都放下手。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老师这样一步步引导,让孩子们看见,从不喜欢一个人,到不想见到他,到希望他消失,是没有人想要的结果的。

停止霸凌,让校园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地方。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在校园霸凌事件中,无论是被霸凌者,还是霸凌者,孩子真的需要老师或大人援助或引导,来走出这场梦魇,避免日后酿成更大悲剧。

结语:

学校原本是一个让孩子快乐学习和交朋友的场域,想一想,孩子七岁那年,背着小书包由爸爸妈妈牵着小手,一起走进校门,准备开始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谁也没想把孩子送到一个让他失去欢笑让他痛苦的地方。若大人面对欺负不懂得处理,那么弱小的孩子更是。人在遇到刺激或生命威胁时,会做出三种自然的反应——抗争、逃跑、僵住,一个10岁的孩子在被欺负时他会做出什么反应?一个15岁的孩子又是如何呢?抗争、逃跑、僵住这些会带来什么结果?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妈妈老师和他们一起面对。

从行为心理学看校园霸凌(3/3)
报道:戴舒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