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性教育,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一样的课本,一样的进度,一样的教法,一样的课表,这样的学习快乐吗?有效吗?父母有让孩子受教育的义务,但没有选择合适教育的权利,这话怎么说?

陈清枝终生奉献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教育,曾荣获宜兰县优良教师、优秀青年奖、台湾省社会教育有功人员奖,与社会大学第一届十大企划奖得主(森林小学企划案)。

台湾教育家陈清枝曾在体制内的学校服务将近十三年,因为受《夏山学校》和《爱弥儿》的感动,1984年筹资创办宜兰森林小学,开启‘适性教育’的校门。2003年,他接办宜兰县公办民营人文国中小,期间担任过副校长、主任及级任教师,至今已过十余年,依然以自然阅读写作教师的身分于人文国中小中贡献一己之力,2020年,他在宜兰办的《野菜学校》也即将开放招生。36年的教育农耕,他坚持以适性的方式来灌溉,助幼苗长出自己的理想模样。

没有最佳,适合就是最好

何谓“适性教育”?陈老师以简单故事来说明:“一群动物妈妈们聚在一起开会,大家都十分担忧,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困难,孩子的未来会很辛苦,讨论的结果是办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学习各种技能,以应付未来的生活。于是大家集合起来,办了一所动物学校,所有的小动物都送到这里来学习技能。

除了长期关心体制外教育的发展,陈清枝也力挺台湾自然与生态教育,持续开设自然写作与生态观察等相关课程。

第一堂课是游泳,结果小乌龟获得第一名,乌龟妈妈很高兴,也感到骄傲。第二天上的是跑步课,小乌龟跑最后一名,回家很丧气,但乌龟妈妈鼓励他,继续加油努力。第三天上的是爬树课,这对小乌龟来说更是难啊!但是猴子老师很凶,一定要每个学生学会爬树,硬把小乌龟推上树,最后小乌龟从树上跌下来,摔伤了一条腿。回到家悲伤地哭诉,向乌龟妈妈说不要去上学了。乌龟妈妈说:“哎!孩子啊!不读书将来怎么办呢?还是去啦!”

隔天,小乌龟拄着拐杖去上学。这一天教的是飞翔,乌龟哪会飞啊?但是老鹰老师更凶:“不会飞,我教你啊”,把小乌龟抓到天上放下来,小乌龟跌得粉身碎骨,被送到医院去了。”

这故事中的小乌龟就是现代孩子的写照,父母期望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要学会。其实孩子们学不了这么多,也不用学那么多,陈清枝认为现代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迷思,就是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万能的,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十八般武艺。:“以前的父母为赚钱忙碌,没时间管孩子,孩子都是自己长大,现在生活状况比较好了,父母比较有时间可以管教孩子,却管太多,太重视教育了。”回到‘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陈老师用六个字来回答——帮助孩子成长,以这六个字来对照的话,现代教育是否做到这点?

跳脱体制,创办理想学校

“现代教育不把孩子当做‘一个孩子’,而是把孩子当成‘全部一样的孩子’用统一的方式来教导。我发现,刚上学的小孩子一开始都非常有创意,但是年纪越大越没有创意和想像力,孩子明明有某些天赋,但是碍于顾及考试和课业,抹煞了他原本的兴趣与能力。长大后,孩子不仅不会生活,也不懂学习,从幼儿到博士一切都是按照填鸭式进行,毕业之后他就不知道要做什么,被动地等工作来找他。”

陈清枝是台湾师范系统毕业的老师,执教后一直按照教育部安排的课程教导孩子,每天照本宣科把课说完,把工作做完。后来他担任台湾教育厅国语课辅导员,教导老师如何以有趣、轻松、活泼的方式教课。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有感:“这一天全台湾的国语课的进度、内容、甚至教导方法都一摸一样,然而,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为什么要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同样的方法来教不一样的小孩?”他惊觉这样的教导不太对,于是他毅然辞职,去开办一所不同的学校,一所让孩子能够自由快乐学习的宜兰森林小学。

他开始改变教育方式,先后在森林小学和人文国中小(森林小学于1999年因为负债而关闭,2003年人文国中小延续森林小学的理念开办)依照孩子的兴趣与能力,给予个别化的学习和指导;所有课程的设计,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满足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各种需求,这种客制化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在自由探索和选择中,决定自己的未来,学校只是提供帮助孩子发现自我的场域。

探索兴趣,发展天赋与潜能

人文学校所推的适性教育,让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学习动机,提供多元角落的探索学习,用主题统整课程,不分科学习,也不用一般的教科书进行课程,课表粗略分为‘家族课程’、‘统整课程’和‘多元课程’三种,学生会依照个人兴趣与能力安排家族课程,比如喜欢篮球的孩子,就组成‘篮球家族’,喜欢做面包的就加入‘面包家族’,以问题为学习的出发点,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想了解或学什么,自己订题目,老师就教什么,陈清枝举例:我们曾经有个孩子对什么都没兴趣,只想学骑车,于是招了两位同学一起创课,学校聘请专业骑车手来指导他们。”

2019年12月,陈清枝在访古晋期间,接受本地电台Tea Fm专访,右为《晓燕学堂》主播谢晓燕。

由于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不同,有些孩子年龄小但学习能力强一下子就学会,要他和学习比较慢的孩子一起,他可能就会觉得无趣,而有些学习比较慢的孩子,他可能需要多些时间来吸收,和其他学习快的孩子一起,他跟不上,因此人文学校学生采混龄编成班群学习,按孩子的学习能力分班,让跑得快的孩子跑得更快,跑得慢的孩子有人陪伴。

另外,人文学校的课程名字也非常有趣,“小泰山”、“小农夫”、“小博士”、“小厨师”、“小木匠”、“小勇士”,小泰山的孩子在森林学习大自然,小博士到各地博物馆学习人文历史,小厨师在厨房学做饭,小农夫在田里学种菜,小勇士在野外学求生。孩子们除了学习所兴趣的技能外,也会上一些语文课,比如小厨师就会透过食材来学习英文。如此,孩子打小就能学以致用。

问题儿童,也是可雕之材

大多数到人文学校学习的孩子,都是被视为‘有问题’的孩子,然而在陈清枝眼里,这世上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受伤的孩子,他见过太多在体制内被打压的孩子:“孩子都是宝玉,得要好好教导,就能成材,在现实例子中有很多优异杰出人士原本都是问题小孩”。他道出多个例子:碰上爱爬树的孩子,他和老师们设计安全的训练设备,教导孩子攀爬,长大后那孩子成为台湾屈指可数的攀电塔员,年收入台币30万(约马币4万);孩子爱打电动,他也不阻止,告诉对方要打就要认真地打,后来那孩子在国际电动竞赛中赢得世界冠军荣誉,现在是名电动教练。从人文学校毕业的孩子还包括电脑系统工程师、表演家、纪录片导演、双认证厨师、雕塑家等等。这些例子都证明了,体制外的教育,能够发掘孩子的天赋,让他们用专长与兴趣,快乐学习,学习快乐。

2019年,12月陈清枝趁空档在古晋办了一场适性教育讲座,与本地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分享教育经验。

人文学校课程一共有九年级,学校课程没有考试,但是学生要毕业,他们就得交学习报告,这份报告无题,孩子针对他们自己想要的主题来做,比如喜欢昆虫的孩子就会准备一份关于昆虫的报告。毕业后,如果孩子想上大学,他们可以和其他国中生一样参加国家考试,用半年的时间应考补习和学习,只要努力就不会有多大问题。

在家自学,父母陪伴及引导

人文国中小如同孩子们的理想国,只要不违法,学生要做什么都可以,没有考试与分数的压力,学习和玩乐融到一起,而且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机构是受台湾政府批准的。在我国的柔佛洲,也有一所类似的森林小学,把学堂设在森林里办,让孩子学习生活技能,不过,目前在砂拉越尚未有这类教育设施。近年来陈清枝多次来马演讲,希望通过分享,将森林小学与适性教育的概念传达给本地父母,让大家知道教育孩子不是只有一种方法,一个管道,适性教育更适合现代的孩子。

陈清枝表示,教育应有的基本内涵包括:知识、技能与情义三大元素。

他鼓励本地父母透过在家自学的方式,对孩子进行适性教育。自学是将教育权回归到家庭和父母的身上,为了自己孩子最好的发展,给他们最好的教育和学习。他敬佩自学父母的勇气,三十多年前,他也是带着两个孩子在家自学,因此,他对这方面的种种困难、问题和挑战都了解。他建议自学父母首先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父母亲的任务是陪伴和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控制或栽培”孩子。父母亲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主生活、学习的能力,以及天赋和兴趣,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利他的个体,用天赋潜能帮助自己和团体的进步和发展。父母须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从事自己有兴趣的事物。

在家自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基本能力的学习,包括生活能力和基本学科。透过父母的带领,在生活中给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机会,学科的部分,可以透过有系统游戏化的教材,由父母陪伴学习和电脑网站学科教学,做自我学习。第二个阶段,给孩子各种学习的机会,透过社团才艺活动,找到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对某一个学科或活动有兴趣,就鼓励他去学习,没有兴趣就不要勉强。开拓视野,带孩子到各处旅行、学习,参加各种有特色营队。第三阶段,深入探索、发掘天赋。当孩子发现他所要追求的理想或目标时,父母就全力支持,透过技职或大学教育,建立谋生的技能。这时也将完成父母的责任,将孩子的生存和发展权,交给孩子。

自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同理念的自学家长,组成学习团体,定期聚会联谊、交换意见,也让孩子有同侪团体和同伴,以共同的力量,聘请老师教学,或是举办各种营队,以培养孩子适应团体学习的能力。

陈清枝带古晋的孩子们到自然公园学习。

后记

有者问,我国法律允许父母让孩子在家自学吗?孩子有上学的权利,法律规定父母必须让达到学龄的孩子上学。陈清枝表示,台湾政府三十年前也不允许在家自学的方式,后来因为很多父母发声表达意愿,政府才批准让孩子在正统学校的监督下,由父母进行在家自学。因此,要集合父母力量才能改变现有教育制度,而这样的改变,必须从父母的醒觉与观念改变开始。

报道:戴舒婷
部分照片取自受访者脸书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