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生長遲緩
中醫正確轉骨(上)

現代家長關心小朋友的生長發育,尤其生長曲線遲緩、矮人一截、長不高,是家長最擔心的惡夢。本期《空中醫生》邀請到了中醫師劉友燕前來與大家分享傳統的中醫轉骨,如何在孩子青春期擔任介入、協助的角色。

1.中醫的“轉骨”到底是什麼?

中醫所謂的轉骨,就是把握青春期,給予充足的氣血精津等物質基礎,以利順利長高。

中醫所指的轉骨是一個綜合調理概念,主要包括青少年發育期的科學助長,也包括骨折、骨傷後的修復。

首先對青少年來說,轉骨可將它想象成我們為農作物提供肥沃的土壤,通過補腎填精,健脾益氣為骨骼的生長提供內在重力,然後對骨傷的患者是通過骨碎補等這些活血化瘀的中藥來促進骨骼的愈合。

2.影響身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中醫認為身高是先天因素,加上後天的調養共同決定。

遺傳因素是腎的精氣強弱是基本的,但後天調理同樣關鍵。

脾胃是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營養,若脾虛的孩子,可看出他們面色蠟黃,消化不良,

而肝氣條暢可保障氣血運行,若承受重大壓力也會抑制生長,

然後深層睡眠非常重要,晚上11時至凌晨2時是生長激素分泌最高峰的時間點,

而適度的運動如跳繩、打籃球等都可是外在助力。

根據觀察,孩子長期熬夜、挑食或情緒焦慮的孩子,就算有父母身高優勢,但也有可能出現生長遲緩現象。

3.如何以身材比例判斷小孩生長的快慢?

這主要需靠家長多多觀察,如通過一些體徵,

初步判斷小朋友的發育狀態,如觀察舌像,脾虛的小朋友通常是舌苔白,

也可透過觸摸骨骼,腎氣不足小朋友常有膝蓋酸軟、足跟痛,也可記錄生長速度,

一般青春期孩子的平均每年身高增長低於6公分,因正常範圍是8至12公分,

若面對發育遲緩,中醫會建議家長咨詢一些醫生的幫助,

而在中醫方面,會通過脈診來判斷孩子腎氣的強弱、脈象的細弱來提示應該要加強調理,

若家長難於判斷,可前往兒科醫生咨詢。

本期簡介:
中醫師劉友燕 
中醫學學士學位(上海中醫藥大學)
輔修針灸推拿專業(上海中醫藥大學)
實習於上海龍華醫院及岳陽醫院
註冊中醫師(馬來西亞中醫總會)

文字記錄:楊麗華
資訊出處:Tea FM
官網:teafm.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