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 葉子教會我的事

每一片葉子都在講述一個故事——不僅僅是關於植物,還有它的環境。

走進砂拉越的庫巴國家公園,從不是為了攻上瑟拉比之頂,而是想和花草樹木在一起,學習法布爾的精神與態度,從觀察與思考中,認識自然生態和人性。自從第一次踏入這公園到今天,時間不知不覺已過了八年,儘管多次走訪,我卻是在最近才發現森林裡最普通的東西——樹葉所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更叫我意外的是,這樣的觀察並不是在健行中發生的。那天我超過規定的入林時間後才抵達公園,因此不被允許入林,只能在登記處附近的露營區溜躂歇息。慢下來,停下來,只有周圍樹木的葉子可觀望,卻也因而打開了心和眼,我沒有白跑一趟。隔了兩周再去,那次是特地去看葉子。

葉序不是隨便長的
我常從書本中讀到“葉序”這個術語,但由於我不太愛學術性的生硬知識,因此常常會略過那些句子。那日走進森林,樹木親自讓我明白了葉序的重要性與功能。葉序=葉子的秩序,就是葉子在莖上的排列方式,互生的葉子每節只有一片葉子,對生的左右各一片,輪生的在莖上螺旋狀排列成圈、叢生的集中從中心長出。葉片會以這某種形式來排列,以便光線能夠最大限度地照射到每一片葉子上,並使葉片彼此間的遮擋減至最小。

那條通往山頂的瀝青路,兩旁長滿矮小的拓荒植物,人開的路讓空中也開闢出一條無形的道路,於是走在這路上,總能看見外露的樹冠和樹冠層的葉子。我抬頭瞧見一棵樹的葉子像風車那樣排列成一個圈,覺得它十分有趣。心想:“,這就是輪生,葉子排列成輪子形狀”這樣葉子就能盡量避免遮擋到彼此,讓彼此都能蒙受到陽光的恩寵,能吸收充足的陽光以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


看看旁邊的棕櫚植物,筆直樹幹不分枝,叢生的葉子在莖節上密集生長,一層一層往上,新生的葉子集中在樹幹頂部,而下方的老葉隨著樹幹的長高,逐漸被新葉遮擋,能接收到的陽光比較少了,這時老葉會一層層變黃枯敗,只留著頂部的幾層來接收陽光。看著這樣的棕櫚葉,我到了一些在組織、團體、體壇或競賽裡的前輩們,無論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是否已經達成,人生是否已經達到一份圓滿,到了一個時候,前輩會自動退位給晚輩,將機會留給新人,不妨礙晚輩上位,讓團體繼續發展。

葉子的美麗,是因為欣賞的眼光
陽光下,背光的樹葉看起來是一片片的黑色剪影,茂密繁多的葉子集在一起,有時候那景象就像一幅抽象畫;有時候強度剛好的光線落到的葉面上,陽光穿透葉片,葉背看起來就像是X光片那樣,葉片的內部結構在人類肉眼前曝露無餘。一整片的翠綠或青綠,那是葉形、葉緣、葉脈、氣孔和細胞結合成的一種美。而這樣的一份美不僅僅是眼球或視覺上所看到的漂亮、雅觀、別緻。英國植物學家傑夫霍奇說:“確實,許多葉子擁有漂亮的形狀和圖案,但在葉片內部完成的化學反應和種種功能才是不折不扣的奇跡,幾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依靠它們生存,因為它們擁有將陽光轉化為食物的能力。沒有任何動物可以辦得到這點。”我常常認為,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很美麗,但是葉子的美麗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擬,它的美在於它那股生命的氣息。


站在地下層,我被樹木圍繞,抬頭看看,在我眼裡,每一片葉子都很美麗。葉子無處不在,我們每一天都看得到葉子,只不過我們用心去看了嗎?一個人如果能看見葉子的美,那種欣賞的眼光本身也是一件美麗的事。

每個人的做事方式不同,葉子也是
在熱帶地區的森林裡,許多植物會長出巨大葉片,有些在地下層,有些在樹冠層,比如芭蕉類植物、天南星科植物和棕櫚植物,對它們來說葉子長得越大,被光線照射到的部分和機會就會比較多,就能提高吸收陽光的機率及生存競爭力。可是為什麼同樣是軸櫚屬(Licuala sp) ,圓葉刺軸櫚(Licuala Orbicularis)具有巨大葉子,而Licuala Bidentata和砂拉越刺軸櫚(Licuala Sarawakensis)是長出細長小巧精緻,扇形掌狀裂葉?


雖然來自同樣的軸櫚家族,但它們的天性、條件、能力、資源、優缺點並不完全相同,因此葉子會採用不同策略,也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生存與競爭。圓葉刺軸櫚付出高成本,耗用能量發展出巨葉,而其他兩者以細長裂葉在不同位置接收陽光,雖可能收集到陽光不必巨葉多,但也足夠它們使用。此外,裂葉無論是掌狀或羽狀,都讓空氣和雨水能從縫隙間流過,如此枝葉更能經得起風雨的襲擊。

再看看另一種葉子。龜背竹的葉子有好多大裂縫,有時在葉面上還出現一個個空洞。根據學者的實驗研究發現,葉子上的洞是為了適應熱帶雨林棲息地,獲得更多的空間而產生的。學者將有洞和無洞的葉面數學模型進行比較,發現兩種葉片在相同光照條件下採光效果相同。雖然有洞的葉子會失去一部分穿過去的陽光,但相同面積的無洞葉面占的空間更小,所以接收到的陽光受到限制。有洞的葉子能占據更多的空間,這讓葉子接收到的陽光更有規律,這種規律性讓葉片在雨林環境下生存更有保障,減輕了植物的生存壓力。


我思忖,葉子的生存方式有同有異,採用同樣方式的葉子,它背後的原因和得到的效果不一定相同。而採用不同生存方式的葉子,所達到的效果也不一定有差別。關於葉子的形成,其原因、方式和效果很多,人也是。

同株不同葉,世界沒有一摸一樣的生命

葉子形態多種多樣,但同一種植物,通常葉子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可作為識別植物的一個重要依據。不過很多時候,不同植物的葉子看起來極為相似,如果沒看到更多部位,比如花朵、果實、種子、樹幹等,就很難確定是否是同一物種,令人混淆。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同一植株中,葉子的形態並非完全一致,這種不同讓我更感興趣。同一植株的葉子常因生育時期的不同或環境條件的變化,而出現不同的形狀,這是“異形葉性”。很多人都留意到初生葉和成年葉不同,就是其中一種。那天我在瑟郎步道,看見樹冠層同一側枝上竟有兩種不同的葉子,一種是卵形,另一種是掌形,我才發現或許我所知道的並不完全或有偏差。後來才知道原來,樹枝的老幼不同,也會使葉形不一樣。而更加複雜的是,環境的變化也會使葉子發生變化以適應生態。


我想起關於一對同卵雙胞胎的事,兩兄弟從小到大在同樣的環境中成長,同樣經歷過家庭破產的困難,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被同學霸凌,他們一直到中學畢業前都在同一個班裡,性格脾氣都很相似。一直到畢業後,兩人進入不同的工作領域,接觸了不同的環境,兩兄弟的想法、行為和態度開始有了很大的差別。想想人類,再看看樹木,就會發現,“異形葉性”其實很普遍。

結語:
葉子有很多的形狀:提琴形、卵形、倒卵形、橢圓形、心形、心形、倒心形、掌狀……葉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長,有的短。它們基於各自的狀況、背景、能力、強弱項、需要、資源,長出各自的模樣。葉子教會我的事是,它們是由無數的元素構成的,沒有好或不好,沒有應不應該,沒有比較。它們只是如是,我們也是。

文字、攝影:戴舒婷

Check Also

我們與循環經濟的距離(三)減塑之外再塑也很重要

说到马来西亚的循环经济计划,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