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滋養過我生命的作家們(2)

多年前好友相約,赴了一場本地作家馮以量分享的主題講座。席上動容紅眼數次,好奇這麼樣一個溫暖對所有生命寬懷的男子,其書籍又會呈現怎樣的文字面貌,當時馬上入手了一本。一晚上看完,文字與他的分享一樣溫暖動人。

馮以量的文字魅力就在於,看他的書,可以看見很多生命故事。透過這些生命故事,你感受到主人翁內心深處最真實那一個受傷的狀態,你會發現,所有出狀況的孩子,都是因為他受傷了。大人不能理解、現實生活被排擠、加大叛逆力道,人們眼中的“問題孩子”,來到他的面前、他的文字敘述裡頭,都是可以被理解、被深深同理、導引出受傷理由的普通孩子。

這一回,他又再出了一本新書《你背負了誰的傷》,闡述自身過往生命經歷以及陪伴過的真實故事。在以量的視角中,他總是可以輕易瓦解叛逆不屑的表面偽裝、看透別人真實的狀態,那是因為,過去的他恰好承受了許多不能承受之輕、之重,他也曾有過輕生念頭,並且差一點點就結束生命。所幸,生命被割裂的傷口,在某一個工作坊直面後,認知到“我是我、我爸爸是我爸爸、我媽媽是我媽媽,我們三個人各自擁有各自的命運,誰也不欠誰、誰也不該背負着誰”,清清楚楚“看見問題、看見自己、看見關係”,力量由此啟迪。

自此,過去流過的淚、受過的傷,都化為更深層的同理和陪伴力量。

書裡有一個準備動極大手術,成功率只有20%的案主。“家庭中爸爸製造問題、媽媽埋怨問題、妹妹不理問題”,而剩下的案主,則取過來爸爸的身份,“當妹妹的爸爸、媽媽的丈夫、自己的爸爸”,扛下來後掏空自己,以為自己可以補足家庭角色缺失的部分,殊不知掏空了愛,讓自己滿身傷。

每個人手裡都會握着幾條線,丈夫和妻子的夫妻線、孩子和爸爸媽媽的親子線、孩子和孩子的手足線。而我們每個人可以照顧的,只有自己手上的三條線,即父子、母子與手足線。“其他的關係,我們無法掌控。”也許過去的生命裡頭,孩子成為了家裡的受害者,而當孩子長大了,又無意識地成為了拯救者,總是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家庭中弱勢的那一個成員。

以量告訴故事裡頭的主人翁,讓爸爸成為爸爸,讓媽媽成為媽媽,讓孩子成為孩子,家庭成員不去完成的部分,把責任還給他們,停止成為拯救者。“把不屬於自己的,統統還回去,同時,開始愛自己。而愛自己的其中一個方式,就是你要懂得拒絕別人,以及懂得要求別人為你做事情。”

如果你曾經發出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爸會這樣,為什麼我媽會這樣,為什麼我要承受這樣的傷害,那麼這本書或許能給你一些答案。

“既然拿不走黑暗,就在黑暗裡加點光吧。

既然拿不走受傷,就在受傷裡加點愛吧。”

與大家共勉之。

文/圖:偽藍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