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規劃的挑戰

長期規劃的挑戰

婆羅洲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基地,除了砂拉越之外,加裡曼丹具有的能源潛能也不少。
然而,無論是在島內還是透過區域互聯,對於東盟東部增長區的互聯來說,挑戰不在於發電,而是在於如何將這些電力傳輸出去。

亞洲開發銀行顧問Ric Austria在分享對東盟電網的看法時表示,長期規劃是眾多挑戰之一。奧地利在電力傳輸規劃、運營、電壓模擬與分析、設計與工程等領域擁有超過39年的經驗,他簡單解釋長期規劃的重要性:“當你思考輸電線的設計,架空輸電線的最低使用年限是40年,若保養得當可使用80年甚至100年。因此,為了最大化輸電線的使用效益,我們必須確保選擇正確的輸電線容量。不過度設計,讓輸電線容量遠超過未來實際需要;也不設計過小,導致五年或十年後才發現不夠用,還得重建更大容量的線路。

容量設計的合理性”不是隻針對單一的互聯線,而是需要評估整個電網與互聯系統。這也包括整個婆羅洲地區,以及將來可能與之互聯的其他島嶼與國家。婆羅洲要預測未來的電力需求,未來是多久?當今的實務上,國際間的長期電網規劃通常是以20到25年為時間範圍。如果規劃能夠延伸至未來20或25年,那麼即使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這樣的長期視角至少可以讓我們大致掌握這些輸電項目的效益與合理性。

因此,我們需要蒐集與掌握關於未來可能發生情況的資訊與知識,特別是針對單一島嶼或多島嶼的挑戰,比如:這些島嶼是否會各自建立同步電網(交流AC)?跨島輸電通常採用直流DC輸電,因為DC是非同步的,不會影響其他電網的穩定性。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如何有效地進行互聯?當情況不只是單純的“一島對一島”,而是一個島上有多種能源組合,要連接到多個不同島嶼與國家,那麼要怎麼實現這種多邊能源交換(multilateral 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