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來看
2025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片 (上)

第97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於3月2日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表彰2024年傑出電影作品。

在五部入圍最終提名的動畫片當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部呢?

我不愛貓,所以對《貓貓的奇幻漂流》一直是不感興趣,直到它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看看其他入圍作品有: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華特迪士尼影業、夢工廠等大型製作公司的作品:《腦筋急轉彎 2》、《荒野機器人》;英國最著名的狗明星的《酷狗寶貝之復仇企鵝》;著名黏土人偶定格電影巨匠亞當·艾略的新作《蝸牛少女回憶錄》。

和這些作品相比起來,《貓貓的奇幻漂流》的知名度、團隊、資源都比較弱,但它卻在這樣的競爭中獲得了獎項,它究竟有什麼“本事”?

看完五部入圍作品後,我心裡有了答案。

《貓貓的奇幻漂流》

《貓貓》是導演金茲斯巴洛迪斯(Gints Zilbalodis)的第二部動畫長片作品,電影以一隻黑貓為主角,描繪一次大洪水來襲後,牠如何在水上漂流、找尋出路。漂流途中,黑貓學習與不同動物共處合作,最後成功存活。

電影完全沒有對白,卻一點也不悶,相反的我喜歡它安靜不呱噪,全片沒有人的聲音,只有自然環境和動物的聲音。

我並沒有看懂這部電影,我就只是很純粹地喜歡它呈現出的視覺和聽覺體驗。

從電影開始到結束,在整個觀賞的過程當中,我完全專注於一個貓的小故事裡,獲得了一個小時多的放鬆與休息。

讓動物做動物

在許許多多的動畫片中,動物的角色常被“擬人化”,說著人類的語言,做人類的行為,有人類的想法,穿人類的服裝。

而這部電影,讓動物維持動物原本的樣子,發出動物原本的聲音,有動物天生的習性和動作,因而成為一部純粹以畫面來呈現故事的作品。

作為人類觀眾,我就像平常在現實生活中那樣的看著一群動物,不明白它們的語言,似懂非懂地與它們互動或相處,少了擬人化處理,角色更加真實純粹。

除了黑貓之外,船上的動物夥伴還包含水豚、拉布拉多犬、環尾狐猴、蛇鷲等,角色豐富多樣,動物的個性與互動自然就成為潛在看點。

本片相當能活用動物的舉止來創造樂趣及娛樂效果,比如:黑貓是個孤僻者、水豚愛睡覺、拉布拉多犬愛玩樂、環尾狐猴是搜集狂、蛇鷲孤高,相異的個性使整體氛圍越來越熱鬧。

電影中動物們的動作,不管是貓咪的扭動、鳥類的打鬥、狗狗的喘氣,均栩栩如生,製作團隊必若非長期觀察動物,怎可能將牠們細微的動作呈現得如此自然。

導演本身飼養寵物,對貓與拉布拉多犬的習性了如指掌,而水豚、環尾狐猴與蛇鷲則來自動物園的觀察。

擬真的動物發聲使角色更加逼真,音響師古爾瓦爾·科伊克加拉斯為每個角色選用了真實動物的聲音,唯獨水豚例外。

由於水豚的叫聲過於尖銳刺耳,他改用小駱駝的聲音來替代。

新穎動畫技術

若從技術層面來看這部電影,就會先驚呼連連。

這部電影大膽使用大量的長鏡頭,而且每一顆鏡頭的運用都相當高明,運鏡充滿動能,動畫人物的場面調度也讓人拍手叫好。

台灣跨文化媒體工作者王善在觀後感中分享:“電影開場狗狗追逐黑貓的戲碼,導演以手持鏡頭營造出動作感,觀眾就像是跟著黑貓這個角色,進入到叢林奔跑探險

鏡頭時而以旁觀者的視角呈現,時而又如主觀鏡頭般代入角色,在不同視角的鏡頭間,流暢地運鏡輪轉。

而鏡頭一轉,叢林的危機又再度出現,狗、鹿等角色與場景的調度,一切都來得剛剛好,讓觀眾彷彿在看緊湊生動的動作片般,懸著一顆心。

《貓貓》的製作始於2019年,導演與團隊共耗時五年半完成。

製作過程中未使用分鏡圖,而是直接在場景中擺放動物,再透過鏡頭探索畫面,電影沒有刪除片段。

更叫人意外的是本片製作過程是以免費開源3D建模軟體Blender所完成,它的製作預算只有約370萬美元,不到《腦筋急轉彎2》兩億美金製作預算的五十分之一。

《貓貓》說明了:沒有高額資金、高昂設備,也能拍出好的動畫片。

這電影與眾不同,讓人耳目一新。

報道:戴舒婷
圖片:取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