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機器人》

《荒野機器人》是一部典型的大製作公司的作品,有色彩繽紛的畫面,細緻的電腦美工,充滿喜悅感,非常吸引觀眾入場的一部作品。

故事說著機器人“羅茲7134號”因故而遺落在荒野中,並撿到一顆野雁蛋,出生的雛雁亮亮一眼看到羅茲便將它認定為媽媽,但是亮亮除了先天身形較小又沒有同類教學,於是,羅茲跟亮亮和狐狸開始了“亮亮飛行任務”,也在過程中尋找到自我價值,也慢慢和島上的動物建立關係。
故事聽起來俗套,但是影片有不少可取之處。
比如:電影以音效激起觀眾雀躍沸騰的情緒,這時畫面上出現的是亮亮學飛的畫面,它帶領觀眾去感覺飛翔這個動作的美感以及它帶給生命的意義,難怪《機器人》同時也入圍最佳原創音樂獎與最佳音效獎。
這個匯集人類、自然、科技三方角力的故事,探討了人工智能與大自然的關係。
人類創造了人工智能以解決人類生活、工作及生存的問題,但這卻給自然界其他生物帶來了生存問題,比如影響了候鳥遷徙的行為與需要。
因為人工智能沒有意識,不會應變,而大自然和生命的本質本來就是變化莫測的。
人們需要思考如何在氣候危機與生存危機中,以科技解方和自然解放達到一個平衡以及最佳的應對方式。
《機器人》無疑是一部具有教育性的作品。由於電影改編自兒童小說,因此故事內容也包含了一些人生觀、價值觀,是一部溫馨的作品,總得來說這是一部看完之後,還會想看第二集的作品。
《腦筋急轉彎2》

作為第二部《腦筋急轉彎2》沒有給我什麼大驚喜,但無疑的,這是一部大人和小孩都需要的電影,好讓我們明白大腦、情緒和行為之間的關聯。

在《腦筋2》中,13歲的萊莉經過前作的人生變遷經歷,準備進入中學求學,原先負責維持萊莉大腦總部運作的歡歡、憂憂、怒怒、驚驚、厭厭,在大腦創造了包含萊莉核心人格的記憶和感受、最初的自我意識。
然,隨著萊莉進入青春期,新的情緒成員進入大腦,包括:嫉妒、羡慕、焦慮、消極、害羞,萊莉的情緒變得更豐富複雜。
大腦的運作十分複雜,因此看這部電影並不輕鬆,需要腦力來理解故事內容,理解焦慮是如何地影響我們的想法和行為。
這部電影非常呱噪,十種情緒你一言我一語,每個爭著說話,這充分地表現了我們大腦運作的模樣,我們不就如此一直聽見自己腦袋裡發出的各種聲音嗎?不就如此一直跟自己拉扯辯論嗎?
這電影最讓人鼓掌的是,它對複雜難懂的大腦運作,做了清楚的解釋。
下一次當焦慮出現,希望我們都能記起這部電影,焦慮會把情境災難化,會導致我們過度的自我防禦行為,甚至因為失控而做出會傷害別人和自己的衝動舉動。
焦慮只是想保護我們,當焦慮發生時,記得要停下來。當青春期的孩子有情緒反覆的表現時,大人可以用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穩定心裡的不安與躁動。
報道:戴舒婷
圖片:取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