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矮人小屋
巨大秋千荡起来
“觅一处地方,离城市不远,距乡村尤近,珍贵却不贵,在物质边缘,和精神同生,与亲人相伴,自得其乐,悠然惬意”。
受疫情的牵绊,都市人越发对洁净的空气、自然的山水、乡野的生活格外向往。位于石角河畔旁的河畔小筑民宿(BK Homestay)占地3英亩,准确位置是在石角中华公学篮球场旁边的道路驶入,然后可见右边一间富有豪门气派的彩虹桥酒吧餐厅,再驾经两个巷子就抵达了。
“河畔小筑”民宿的建设概念有点像文化村,融合多元种族文化,聚集多族型态的住宿房间,如马来裔屋子、比达友长屋、华裔屋子。
为完善旅游功能,业者添置了莲花池、泳池、摇椅、吊床、秋千、篮球场等游乐设施,到访者到这里住宿或露营时,可到河畔走走观赏石角河景,享受民宿设施,打卡嬉水,已初步形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游乐场所,适合向往放松自己,追求大自然休闲度假的人们。任凭林中虫鸣鸟叫、微风吹拂树叶,还有潺潺流水声,让这些白噪音疗愈自己。
“河畔小筑”民宿业者何金顺说,他在今年初开始打造民宿,预计在8月31日开张营业。命名为“河畔小筑”是因18年前友人林鸿儒赠送亲自提笔的“河畔小筑”石像,对他而言深具纪念价值,如今民宿落成后便毫不犹豫以此取名。
多元种族型态住宿
他说,砂拉越的民族文化特色强烈,所以他希望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民宿带有各族团结和谐共处的色彩。在马来传统建筑当中最有特色的是马来高脚屋,整间屋子的四周用高桩撑起离开地面,房子离地有数尺高,可防止淹水、潮湿和害虫的侵害。另一个特色住宿是砂拉越原住民的长屋,业主以大量传统图腾及明艳色彩设计,化身为现代感的长屋。另一座华裔风格住宿,楼上有四所房间和一座大厅,空间较宽敞,适合多人同行。
七矮人小屋
何金顺也贴心为喜欢露营的朋友增设了露营小屋,取名为“七个小矮人”,那么营友不需要自备帐篷,可直接入住。“七个小矮人”以浅色系的独角兽风色彩铺设,像彩虹般缤纷多彩的效果,看起来赏心悦目,让人少女心瞬间爆发,马上就想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野餐和露营之旅。当然,若想自备帐篷,也有营地供露营。
巨大秋千 荡起来
走在“河畔小筑”营地里,可发现一座不大不小的泳池,原来这是何金顺早在18年前特设予自己的孩子供嬉水作乐。一座小池诉说着父亲对孩子疼爱有加,是孩子们珍贵的儿时回忆。他也深懂泳池是儿童流连忘返之处,在水中戏耍总是回味无穷,于是目前正如火如荼建设多一座儿童泳池,且增设可爱蘑菇喷水池,希望带给前来游玩的孩子难以忘怀的快乐。
最引人入胜的是,为了增加打卡景点,何金顺建设了20多尺长的秋千,坐在秋千上荡起来,周围如画的风景如丛林与河流相映成, 使这些户外活动更加完美,是一个将在ins走红的小众景点。
黄金资料 再循环使用
若仔细观察可发现民宿里有多个角落是以工业生产中废弃的建筑材料所打造,如废弃的钢管、转轴、金属材料、瓦砾砖块、金属板、木板等废弃材料制成,为大规模的“废物利用”。
建筑垃圾常被称为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资源”,何金顺本着物尽其用的理念,能重复利用的都被利用了起来,起到了良好的环保启示,其中既有小发明也有大工程。通过加固、改造、蜕变,就这样为河畔小筑腾出了许多绿色空间,教育群众资源循环利用的无限可能。













亲力亲为打造
虽贵为建筑业老板,但从今年初开始建设河畔小筑至今,何金顺一直都是亲力亲为,不假手于人,靠自己运筹帷幄,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思路清晰、行动力高。
他也清楚知道民宿必须营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当地传统文化融合,和周边景观结合,营造放松环境和休闲便利,只有用心用情用智慧寻求突破,让入住者充分体验经营者的文化和用心,有非同一般的感受和体验,才会吸引到访者源源不断纷至沓来。
近年来,随着石角一带的住宅区及商店林立,当地商业及经济发展随之迅速增长 ,加上石角河滨公园新景观,天空之窗新地标的建设,“河畔小筑”民宿的落成,如同令当地的休闲娱乐领域如虎添翼。
根据本地爱玩客陈克彦说,这片地为地主过去所购置,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直至疫情行管令期间,他相约了一班朋友包括地主本身在该处露营,当时他提起何不开发此处,成为休闲旅游景点,地主也正有此意,于是从今年初开始一手打造成今天的面貌。
陈克彦说,他在近日曾携带孩子们率先体验入住,房间环境舒适,不会闷热,体验自然风吹拂,也可观赏石角河畔风光,在周围走走看看,过了充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