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者统治时期 古堡遍佈全砂

布洛克家族自1 8 4 1年–1946年统治砂拉越长达105年,这期间白人拉者在砂拉越各地共兴建了超过23座古堡,主要目的是为了监视河面情况,保卫领土,以防海盗入侵以及土著进行叛乱活动。

古堡所在位置具有战略性意义,能掌控河道上情况,监管出入公海及河道上下游的船只,还可以监视社区动荡跡象。因此在砂拉越,几乎所有主要的河网,其河口都有一座堡垒。因为河流为当时最主要的交通要道,堡垒通常就建在河边的斜坡或山丘上,俯瞰著河岸的两侧。后来隨著社区逐渐安定后,古堡开始用作行政中心或是其他用途,如法庭、诊所、警察局及监牢等。


在外形上,古堡以独特的建筑设计和材料建造,以適应这里的气候,双层建筑,上层为白色,下层黑色,其顶层开阔且通风,几乎所有的堡垒都是用盐木来建造。当时所建造的古堡有將近半数都不復存在,目前尚存在的有14座,它们佇立在砂拉越各个河口,將大小城镇连接一起,使砂拉越铺成一个具有文化遗產价值的古堡之地。

爱玛堡  加拿逸 拉让江 1851年
爱玛堡取名自第一任白人拉者詹姆斯布洛克的妹妹,同时也是第二任白人拉者查尔斯之母。这座堡垒是白人拉者在拉让江所建立的第一个军事防御据点及行政中心,同时也是官员的居所。兴建这堡垒目的是为了防范居住在拉让江及上游游地区的伊班族和马兰诺族的反抗。古堡最初是建在加拿逸镇上,后来搬迁到加拿逸河口。1859年,在两位土著领袖Saweng和Salakai的指挥下,两位居住在爱玛堡的白人官员James Fox及Henry Steele被刺杀,后来Saweng和Salakai被白人拉者的逮捕並处死。

爱丽丝堡   斯里阿曼 鲁巴河 1864年
砂拉越王国成立之后,詹姆士布洛克在龙牙(Li n g -gan)以及实克兰(Skrang)河口建造堡垒。1853年,白人官员在实克兰詹姆士堡,被伊班族领袖仁达刺杀,后来拉者反击成功,击垮仁达后,再加上洪泛等原因,决定將堡垒拆迁至防卫性更高的成邦江镇。从詹姆士堡拆除的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用来建造新堡垒。1870年,拉者以爱妻玛格烈·爱丽丝·莉莉的名字来命名。

玛格烈达堡 古晋 砂拉越河 1879年
这座城堡同样取名自拉者查尔斯的王妃。玛格烈达堡建在地势较高的山丘上,驻守据点观察河上的动静,是重要防卫的第一线。二十世纪后期,玛格烈达堡曾作为警察博物馆,开放给民眾参观。2016年,城堡转为布洛克文物纪念馆。古堡共有三层楼,文物依此分作三个部分:一楼是汶莱帝国时期的事跡,二楼是砂拉越王国的成立与发展,三楼是王国后期跡,包括日军侵占、王国的结束,成为英殖民地以及加入马来西亚成立的过程。


莉莉堡垒   木中 帕德河 1885年
1884年白人政府面对土著卫士仁达与其部下Aji ApaiLimpa的强烈反抗,儘管白人官员剷平了阿极部落的据点,却依然毁灭不了阿极与族人反抗的意志和决心。因此在1885年,到木中任职的第一位白人官员James BrookeCruickshank ,下令在沙力巴斯河建立莉莉堡,这堡垒果然发挥其功能,成功抵御了仁达和阿极的进攻袭击。

西尔维亚堡 加帛  拉让江 1880年
西尔维亚堡的前生是峇蕾堡,建於 1874年,驻守在加拿逸和桑之间,防止拉让河流域的伊班人向上游迁移,与上游乌鲁族人发生衝突。1877年拉者查尔斯布鲁克所乘坐的船只到峇蕾堡时翻覆,拉者险些丧命,尔后他放弃峇蕾堡,並於1880年在下游建造加帛堡来取代。1924年,一项和平协议典礼在加帛堡举行,隔年,拉者查尔斯维纳布洛克以妻子之名,为堡垒重新命名。如今古堡用作博物馆,收藏民族艺术和手工艺品,以及已故的敦朱加的生活收藏品。


瑞妮堡 砂拉卓 克里安河 1888年
瑞妮堡优雅地棲息在河边的一座小山上,俯瞰小镇以及附近的交通,並作为该镇的行政办公室和税收徵收点。134岁的这座堡垒一直保持良好状態,直到2020年8月的一场火患將整体建筑约20%范围烧毁。


霍斯堡 马鲁地 峇南河 1889年
霍斯堡矗立在峇南河的山顶上,监视反布洛克政权的叛乱分子的动静。它的外观与大多数其他古堡一样,並没有特別之处,不过,作为当时被称为最杰出的拉者行政官人之一查尔斯·霍斯的居所,它依然勾起人们的缅怀之情。1994年古堡在大火中被烧毁,居民贡献铁木重建古堡。1997年,霍斯堡被作为峇南县博物馆,收藏与展示属於当地各种族社区的歷史和文物。不过该馆自2018年关闭至今仍未开放。

查尔斯堡甲望 克连安河 1895年
1878年由麦克斯韦建造的原始堡垒在1893年被海水侵蚀后倒塌。两年后,查尔斯堡被建造在內陆更远的地方作为替代。像砂拉越的许多其他堡垒一样,它设有各种政府部门並充当行政中心。

林梦堡 林梦 林梦河 1897年
林梦堡也被称为旧堡。底层用作监狱,上层用作储藏室。后来被多个政府部门使用,直到1989年建筑被烧毁。1991年,建筑按照原设计进行了重建,1994年作为博物馆重新开放,馆內展示了该地区土著如:比沙雅族、伦巴旺族、可达央族、塔嘎尔族的歷史和文化。

SONY DSC

阿伦德尔堡 鲁勃安都 乌鲁艾河 1912年

阿伦德尔堡俯瞰著鲁巴河的源头之一。吉尔伯特·罗杰·哈里斯·阿伦德尔爵士初到实文然时便建了这座堡,但古堡被当时反白人拉者的伊班族人烧毁。后来阿伦德尔对当地社区的贡献,使居民逐渐接受他的管制,並且协力重建堡垒。在二战间,第三任白人拉者的腐败行为,以及增加的税收引起族人的不满,再度纵火烧堡。日军入侵时期,阿伦德尔被日军逮捕,后来阿伦德与其家人遭人杀害。二战结束后,英政府接管该地时,为纪念阿伦德尔对当地社区的贡献而重建堡垒,並將杀害阿伦德尔的土著处死。

廖玛多堡 峇南区 峇南河 1911年

廖玛多堡是峇南区外总部,它標誌著上游船只运输的终点站,即使从廖玛多开始,过了这个站,步行是唯一通往內陆的方法。当地居民不仅帮助建造了堡垒,他们还贡献了木材和顶材料。堡垒经过一段时间的忽视后,进行了翻修,其大部分原始结构都得到了保存和修復。

弄阿卡堡 弄阿卡 峇南河 1929年
弄阿卡是砂內陆的一个主要的贸易站,堡垒除了是作为该地行政中心之外,也曾用作练兵场、高等法院及贸易中心,当地人將他们的森林產品带到这里与贸易商进行交易。两层楼的建筑与其他堡垒相同,下层由一个主要房间和几个较小的房间组成。入口大厅通向一个大房间,由一堵齐胸高的墙隔开,墙顶有栏桿,这里就是‘贸易区’。相邻的较小房间用於储存易货货物,例如橡胶或其他森林產品。带混凝土盆的是专用浴室。沿著楼梯至上便直接通往旧法庭,以精美地肯雅族图腾装饰的法官席犹在。


布洛克堡 如楼 加拿逸河 1938
在1930年初,来自如楼的一名的伊班族村长阿顺(Asun)因此领导村人向拉者发动反抗,但反抗不果,阿顺被流放到伦乐。事件过后,拉者便下令在如楼建造堡垒,以镇压土著们的反抗行为,堡垒取名为布洛克,后来曾被用作地方办事处和警察局。2019年,砂博物馆部负责对该堡进行维护与翻新工程,於2020年8月竣工。廖玛多堡是峇南区外总部,它標誌著上游船只运输的终点站,即使从廖玛多开始,过了这个站,步行是唯一通往內陆的方法。当地居民不仅帮助建造了堡垒,他们还贡献了木材和屋顶材料。堡垒经过一段时间的忽视后,进行了翻修,其大部分原始结构都得到了保存和修
復。

综合报道:戴舒婷
图片:资料库、砂博物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