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一时许,我们抵达巴当艾(Batang Ai)码头。瞄了眼手机线路,果不其然,告別网络的三天两夜旅程开始了。在伊班人的世界里,Batang泛指河流,河流乃树林的生命,如果我们从上空俯瞰河流的形状,就像是一棵苍天大树的样子。早年的伊班传说中,其中一个伊班战神新嘎朗(Singalang Burung)来到人间时,会化身成为红鹰巡视人间,而俯瞰的河流,那弯弯曲曲的形状神似大树,旁支河流就像树枝那般,人类就似树干,所以,Batang 意指俯瞰时河流的形状就像树干一样。
这一回跟着砂旅游局来到为数不多秉持伊班传统文化的长屋体验,从古晋驱车约莫五个小时车程来到传说中的巴当艾码头,然后再乘搭长舟约莫15-20分钟来到河边长屋。因为过去曾经歷祝融肆虐,所以族人把长屋往上搬,还需再行走约莫数分钟的距离。当然也因着这样的地形,当你来到整座长屋的尾端,看看一望无际的远方美景时,別怀疑,这步行是值得的。
中国《去有风的地方》电视剧中女主角因为失去了闺蜜,突然失去了忙碌意义。独身一人来到云南大理生活三个月,小剧把大理拍得温馨又美好。对比剧中各种让人心动想要出走的画面,若是把镜头一转,咱南加乌贡长屋岁月静好的生活,一样不输人。
南加乌贡长屋(Nanga Ukom)何以迷人?看看以下十个理由便知。
1.仅存为数不多的传统长屋

现在我们所看见的长屋其实都已经现代化,钢骨水泥和便利的科技设备,仅有少数依然选择保存旧时的木质长屋。而这间南加乌贡其实便是硕果仅存那一二间依然选择传承旧时文化的伊班长屋。这座长屋的搬迁,一开始是因为水位上升,所以搬至高处。而后再因2015年一场大火,悉数全灭。最新建造起来的长屋,也因为居民自己的坚持,而保存了旧时的构造方式。保留传统文化和追求生活便利一直是很多长屋人煎熬的选择。如今所见越来越多人选择向现代便利靠拢,而我们失去的,就会是一去不回头的文化传承。所以,有机会的话,去看看吧,趁长屋还是长屋。
2.左摇右晃长舟乐

个人认为,这绝对是长屋住宿中数一数二让人心跳加速的体验。首先,长舟无遮盖,自己必须备好雨衣。再来,下雨时小船也会进点水。背包就在脚下,绝对得使用防水包。最难忘是登山戏水后回长屋行程,途中河流表面佈满木桐,船家直接下水手动把木桐推开,这一摇一晃一上一下的刺激感堪比坐过山车。经过了摇晃推木行程,天公马上再接再厉赏赐来者狂风暴雨,浑身从里到外由上至下的湿透透体验。当然,也许你在意也许你不在意,旅行社提供救生衣。
3.体验宿舍多人合租生活

这回所住的民宿乃CPH旅行社自己所建,依着长屋尾端,直接连接长屋实际接触在地长屋居民,可以靠近攀谈聊天是特色之一。传统长屋的构造相当有意思,本来就是一群亲朋戚友住在一块,所以,划分为三个区块,即房间(bilik)、“Ruai” 即大家共通的公共空间,以及阳台“Tanju”。而这当中区分伊班比达友的长屋的方法便是,伊班长屋的阳台是覆盖式的空间,而比达友这一块属於公开构造。Sadau为阁楼属於未出嫁姑娘家的闺房,当她们出嫁后才会搬到底楼与大家庭同住。至於咱一行人的两夜一起与陌生人共处一个屋簷下的体验也格外有趣,夜里此起彼落的交响曲,建议入睡需要安静空间的游客带上耳塞求清静。
4.体验发电机用电的日常

南加乌贡长屋目前仍然需要发电机提供电力。这意味着三天两夜的长屋生活,不具备风扇,当然两日的白天都在户外行走,倒也没有感到什么燥热。夜里天色昏暗之后才会启动发电机,届时才能使用插座充电。网线覆盖特定区域,你必须待在某个定点才有网络。不过无妨,听听导游分享属於伊班族的故事或是同行人分享趣事,有无网线倒还是其次。
5.走上顶峰俯瞰稻田惊人美景

走山是其中一个行程。导游再三叮嘱,还特意给女士们准备了长竹好稳住步伐。既然都说了保留原始,那么这里並没有什么“很好行走的步道”,纯天然的林道代表着探访者务必穿上你的“kampung adidas”,或者是防滑性能优秀的登山鞋。因为石头、或因下雨造成的泥土润滑,都会让影响你的行走步伐,特別是初次登山走林的朋友们务必谨记。
更加需要备註的是,顶坡是一片辽阔无垠的美景,远山含笑,以及忙着农活的小小影子都是电视机里才会出现的美景。尤其是喜欢拍照的朋友,务必提醒导游给你一点时间感受顶峰美色,何必出走探美景,咱家宝库太多宝藏待发掘。
6.体验自製竹筒饭、吹筒文化、了解与观赏酿米酒过程

品嚐鲜美的原住民美食之外,还可以自制一回竹筒饭。居民们备好食材,让游客把所需食材塞入竹筒中尔后感受竹筒经烧烤过后引发的香气,简单的调料不简单的美味,舌尖上的感动久久不散。伊班族赫赫有名的过往猎头经歷,族人为了生存、摆脱敌人威胁,或外出猎食使用的武器——吹筒。当然如今在长屋仅仅是观赏性质,有兴趣的人可以感受这坚硬长木经由口腔喷发的空气可以让小针射得有多远,可別说,还真需要一点丹田之力,针才能射中靶心。米酒是伊班族一个重要文化,丰收祭、招呼来客必备,在这里还有观赏酿米酒环节,了解伊班人酿米酒的过程。酿米酒是伊班人其中一个家常文化,家家户户都会酿上一壶,三天两夜的逗留期间,居民聚在一块儿聊天,你也可见一小壶自酿米酒隨意在人人手上传开,聊得兴起便喝上一口,彷彿喝的是白开水一样。
7.瀑布小溪旁享受露天原住民美食

这是下山后的享受行程。在等待族人烹调午餐的过程,我们可以先从小溪步行至不远处的瀑布。让衝击力十足的冷水衝击心魂,带来凉爽感。最特別是原地享用原住民烧烤美食,烤鱼、鸡翅,以及竹筒饭等各种美食,你若不介意,直接坐在水里吃饭,那感觉更加与眾不同。
8.欣赏传统舞蹈与品米酒

伊班人生活在不同地方,也有细微的文化差异。要如何分辨其他地方的伊班人?可以从庆典活动上的舞蹈动作、音乐节奏变化来识別。其他地方的伊班族可能会有猎杀人猿作为食物的习惯。但是在峇当艾并没有。过去的伊班族拥有熟为人知的猎头习俗,但尸体若在森林深处或高山处被发现,发现者禁止触碰这些尸体的,尤其当尸体是在距离村庄非常遥远的地方被发现。若是无头尸体,文化上是不可触碰也不可搬运,只能任由尸首自然腐化。这些人逝去后,他们会重生,成为人猿或灵魂守护着森林。
9.传统墓地看伊班文化-全副身家都必须带走的离世文化

伊班其中一个传说,一男子卡当逝世时被发现为无头尸身,灵魂围绕村庄不愿离开人间,最后託梦给儿子卡利。他告诉儿子,自己在阴间不能生活,因为那里什么都没有。请儿子准备好一些需要物品比如匕首好让他可以在阴间过活。这解释了为什么伊班人去世后埋葬时要把自己的身家全部搬走。伊班人相信,阳间与阴间的生活方式都一样。人在阳间所使用的物品,依然可以在阴间使用。因此,旧时伊班人逝世时会嘱咐后人把生前的物品一同搬去棺材旁。所以,经过的传统墓地中,確实看见床褥、电视机、风扇等奇景。
10.感受原住民的团结精神

探访长屋的文化里头,有一项携带见面礼仪式。负责人收集了大家的心意,然后准备小礼物发放给每一户人家。领导会根据每一户人家的成员来分配,确保每一个人都会收到礼物,这种“公平‘分配法从古至今传承不变。
一点小叮嚀:
1.务必需要把所有的背包换成防水背包,会有一些让你浑身湿透的行程。如果不在意,至少,你得给手机装上一个防水袋,或者准备多几个塑胶袋。
2.最好背上足够电量的充电宝,因为不是每一个床头都可以充电,你必须与別人一块共用同一个插座,而这个电供仅在晚间五时许至11时许。
3.手电筒让你夜里或清晨没有电力时能有光源可以上厕所。
4.转换心情。感受原始与自然,代表我们需要暂时割捨便利与舒適。既然选择了体验传统原住民生活方式,尝试让自己融入吧,你会发现这些奇特的体验,最后反而成了最让人回味的旅游经验。
报导/摄影:游晼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