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025年,那書房讀完的第一本書是《迴游,成為海》,這是台灣的娃娃羅秀雲寫給生命的朝聖日記。作為開年第一讀,它給那書房很好的閱讀享受,值回了書價(呼~還好還有浪費偶的零用錢)。
37歲的娃娃在2022年到西班牙朝聖之路徒步旅行,她選擇了經典的聖地雅各路線,從法國到西班牙聖教堂全程距離779公里。這本書是她的日記,記下了每一天她在路上遇到的人事物,以及身心靈的感受、體悟和領悟。一個孤單的女子將自己丟到世界的孤單角落。
那書房相信每一本書,不管優秀與否,它都帶著作者的味道、性格與品格。《迴游,成為海》的味道(或者也可以說娃娃的性格)溫和,不濃不淡,不刻意討好,不嘩眾取寵。它(她)有深度,但沒有深到讓人覺得架子太高。它對每一個人都給以友善的微笑,但是它不喜歡別人搭訕。它會跟你分享,但也會告訴你界限。它軟韌兼具,剛柔並濟。
有人說朝聖之路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鍛煉身體,第二個階段是磨煉心志,第三階段則是修煉靈魂。娃娃這一路印證了這個說法,以至於那書房在閱讀的旅程中,也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先是興致勃勃地開卷,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風景和驚喜。然後,際遇漸漸定了形,每天吃什麼、遇見哪些人,像一望無盡的草原重複又重複,破事開始發生。到後來好與不好,荒野和小鎮集合在一起,開始捨不得把它讀完。娃娃先是身體慢慢適應了每天的作息與環境,後來心理上接受自我與改變的考驗,她在腦袋裡回顧自己的人生,以最輕的文字敘述一個來自單親家庭的女孩的成長,總是兩句帶過小故事,因為她已經接受了生命之中的種種,所以不刻意加入情感。娃娃是個內斂的人,就算心裡感受萬千,外表上始終聲色不動。然而朝聖之路它就是有辦法,讓朝聖者面對自心。原先抱著獨自完成的心念有了陪伴的身影。
慢慢“知道了”娃娃之後,那書房對這個女生有了心疼的情感,就像夏曼藍波安在推薦序中寫的,她在蘭嶼已經十分孤獨,她在尋找比孤獨更為孤獨的邊界。那書房想知道這段路的最後她找到了什麼樣的自己,建立了什麼樣的自己,達成了什麼樣的娃娃,她給自己帶來了什麼禮物。她在經歷了生命和一些人之後,在三十七歲那年踏上漫長的旅途,時間剛好,她也剛好。讀完這本書之後,那書房沒有回讀,而且馬上就將書本借出去,沒留戀無不捨,仿佛自己也覺得,閱讀的過程已經是收穫了,不必執著於擁有。
旅途,一路上我們遇到無數的人,現在站在你旁邊的會陪你走多久,陪你走到哪裡,誰也不曉得。也不知道。旅途,走過就是了,不需要帶回什麼,遇見的人,遇見就好,能同行多久,順其自然。
東寫西讀
第141篇
文:那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