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癌症倖存者

台灣癌症基金會每年都會擬定年度主題,出版一本《抗癌鬥士故事系列》書本,書本搭配《抗癌鬥士》獎座,選出十大抗癌鬥士動人的生命故事,以文字描述,作為書本的一部分內容。2023年的主題與書名為《癌後康復,我要回歸心生活》,書本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前面的部分《鬥士篇》是十大鬥士的故事,後面另一半的部分《專家篇》則邀請多位專家,針對‘回歸健康日常’、‘回歸職場規劃’、‘回歸心生活’等課題做分享。癌友可以透過閱讀其他癌友的故事中,了解疾病、治療以及癌後的回復狀況與生活,同時也得知專家的建議以及基本的醫療知識。他給予癌友,在疾病穩定控制的階段真切、實在的幫助。

截至2024年,《抗癌鬥士故事系列》共出版了18本,故事中的鬥士們罹患癌症之後,接受治療,然後回到生活,他們絕大部分在之後都經歷了復發、二度罹癌、轉移的情況,但他們還活著。他們的人生沒有因為癌症而結束,抗癌之路非常辛苦,除了身體、心理之外,經濟和人際關係都面對改變和壓力,他們失望過,但還是帶著希望和光彩與疾病一起呼吸。故事沒有寫的很悲催,也沒有將疾病美化。

過去一提到癌症,人們很自然會想到死亡,但如今癌症不一定是絕症,病人接受治療後的生存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癌後康復,我要回歸心生活》中提到,隨著癌症治療進步、癌症走向慢性病化,現在更需要重視的是癌友與疾病共處時的心理健康。那書房認為這是本地醫療與健康服務裡,尚缺乏關注的一塊。一些癌友對於‘恢復’這段路非常地陌生和不了解,病人家屬、朋友以及一般民眾更是。這往往會形成缺乏適切與具支持性的環境,使癌友在‘回歸之路’上面對挑戰時,心理上被感壓力。

這個一年出版一本的讀物,因應醫療與疾病‘氣候’的變化,定下適合當下情況的主題,集合最新資料與知識,讓不同時候的病人,可以得到更加符合現時的資訊。書本內容易懂易讀,沒有一般人看不懂的專業術語,讀起來柔軟親民。文字簡潔,長度也剛好,三四頁一個故事,一個章節,既傳達到重點,也讓人讀得下去。對於生病體弱容易疲累的人來說,閱讀這本書不會太耗費精神與腦力,而同時又能夠獲取‘營養’和‘支持’。

那書房真想將這本書介紹給C。C在結束癌症治療後,身體出現各種的副作用,體力大不如前,無法長時間工作,這使他倍感沮喪,對自己失望。他還在努力帶病生活,但他很需要旁人的陪伴與支持,但絕大多數人對都缺乏同理與陪伴的能力。那書房認為,我們是時候提升自己對癌症與其他重大疾病的認知,建立一個具包容性的社會環境,接住癌症倖存者,幫助他們適應和疾病共存的生活。

東寫西讀
第142篇
文:那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