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交換結局的燦爛

傳說中,有一種鳥一生只鳴唱一次,當它離開巢穴的那一天起,就永不停歇地尋找著世上最長的荊棘。當它找到時,就會將自己的胸膛朝著最長最尖的刺撞去,在最深最刻苦的痛中,引吭高歌,而這樣的歌聲,超越了它自身的痛楚,聲音無與倫比,感人肺腑。就連世人以為聲音甜美的雲雀或夜鶯都不能與之相比。刺鳥從不懼怕死亡的降臨,以它的生命作為換取世上最美麗歌聲的代價,而當我們迎向最深刻的痛,我們知道我們將無所畏懼,因為,唯有經歷著最深沉的痛楚,才能換取最美好的事物”,澳洲作家馬嘉露,在她名著《刺鳥》裡寫下這段話,描述一個女人義無反顧的愛。這個故事深深觸動了那書房。

在《刺鳥》故事中,女主角梅姬在十歲那年與二十八歲的洛夫神父相遇,似乎就註定了一場悲劇。洛夫對梅姬吸引,對她倍加疼愛,愛情的種子隨著梅姬和年齡一起增長,直到梅姬十七歲,兩人熾熱情感日益無法隱藏。然因神父的身分戒律,兩人都陷於矛盾與煎熬中。梅姬那一樣傾慕神父卻苦於得不到與嫉妒的姑母去世,出於報復,她把所有財產留給了羅馬天主教會,洛夫必須留在教會才能得到這筆財產。他最終決定接受財產,背棄梅姬,選擇了教會和自己的前程,升任為主教。

梅姬下嫁於他人,怎知丈夫一心為梅姬的嫁妝為目的,拿走了梅姬名下的所有錢,買下一塊牧場,將梅姬和女兒棄之不顧。後來洛夫前來尋找梅姬,戀人度過了一段短暫而快樂的時光後,洛夫再度離開梅姬到羅馬去,並決定終身定居在羅馬。梅姬懷上洛夫的兒子戴恩,她把戴恩看成是她與教會爭奪洛夫勝利的結果。沒想到戴恩長大後竟也投身於教會,到羅馬神學院受洛夫的照顧。後來戴恩意外死亡,梅姬在喪禮後告訴洛夫戴恩乃他的親生兒子。洛夫年老體衰的洛夫驟聞噩耗,喪子之痛使他在數小時也撒手而去,遺囑中吩咐將自己葬在卓吉達。梅姬終於失去了一生中摯愛的兩個男人。

梅姬穿越傷害,想得到的就是洛夫的愛。梅姬知道這樣的愛是種禁忌,是不會被祝福的,然而她依然勇敢飛向荊棘,換取最美妙的唱吟,最燦爛的時光。在道德之前,她選擇了人性。

東寫西讀
第128篇
文:那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