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餐飲業者健康意識,主動改進菜肴營養價值?
楊翔茵說,在當前健康飲食逐漸成為消費者關注趨勢下,小販和餐飲業者若能提供更健康選擇,除了能滿足市場需求,也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顧客。然而,許多業者或許認為“健康飲食”意味著高成本和繁瑣準備,因此提升他們的健康意識,幫助他們找到利潤與努力之間的平衡,顯得尤為重要。

她建議,首先可向業者推廣如衛生部的“Suku Suku Separuh”(即1/4碳水、1/4蛋白、1/2蔬菜水果)健康餐盤指南,幫助他們輕鬆理解如何設計營養均衡的菜肴。例如,在日常餐點中,提醒他們減少白米飯份量,搭配更多蔬菜,使用本地經濟實惠的蛋白質如雞蛋、豆腐或本地魚類。
此外,政府或非政府組織(NGO)可以定期舉辦簡易的健康烹飪培訓,幫助業者掌握低成本、易操作的健康烹調技巧。例如,示範如何使用少油、少鹽的方式進行快炒,或者如何通過燜煮和蒸煮保留食材的原味與營養。這些培訓可以邀請營養師分享如何在控製成本的同時,提升餐點的健康價值,展示其他成功業者的經驗,鼓勵更多人效仿。同時,建議本地烹飪技術學校或相關課程加入營養與食品科學的基礎知識,確保未來受訓的廚師在設計菜單時,能夠考慮到健康與營養的元素。
“這不僅有助於培養更專業烹飪人才,也能推動本地餐飲業向更健康方向發展。”
至於如何推動業者自主改變,她認為,關鍵是要創造“共贏”氛圍。業者若能感受到健康飲食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增加收入,自然更有意願主動調整。
整體而言,推動餐飲業者提供更健康的食物,重點在於降低他們的轉型壓力,提供實用且易執行的方案,同時讓他們看到這種改變帶來的長遠收益。只要方法得當,健康飲食不僅能成為他們的賣點,更能成為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減少鹽、糖、油,不影響風味的方法

為了在不影響食物風味下減少食鹽、糖和油的使用,餐飲業者可採用一些簡單實用方法。首先,利用天然香料和本地香草如姜、蒜、辣椒、香茅、黃姜、班蘭葉、咖喱葉、九層塔、香菜,以及各類本地香料來增強菜肴風味。其次,減少使用高糖醬料。

“業者可逐步減少鹽和糖比例,讓顧客慢慢適應較清淡口味,避免突然改變造成口感上的不適應。最後,醬料可以選擇分開放置,讓顧客根據個人口味自行調配,既能控制糖鹽攝入,也提升了用餐體驗。”
這些小小的調整不僅有助於提升菜肴的健康價值,也能滿足現代顧客對健康飲食的需求。

總結:健康飲食,從選擇開始
其實,健康飲食並不意味著昂貴或複雜的飲食選擇。關鍵在於合理的烹飪技巧、食材的選擇和搭配方式。餐飲業者若能善用本地食材,稍作調整烹飪方式,就能在不顯著增加成本情況下,提供更健康餐點。我們並不期望業者立即大幅改變菜單,反而是希望能夠在現有的選擇中,增加一些更健康選項,給予顧客更多靈活的選擇空間。
同時,消費者也可通過簡單方式提升飲食的營養均衡,比如靈活點餐、減少高糖高鹽醬料的攝入,或自帶水果作為加餐。這些小小的改變,都是邁向更健康飲食習慣的一步。
她說,我們都知道,食物對於健康的重要性,而良好的“飲食環境”更是影響全民健康的關鍵因素。因此,推動更健康的飲食文化,不應只依靠單一方面努力,而是需要政府、非政府組織、教育機構、餐飲業者和消費者共同合作,逐步營造一個更健康、更友善的飲食環境。希望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能為社會帶來正面改變,幫助提升國民的健康水平。
美里專業營養師楊翔茵
馬來西亞沙巴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榮譽學士學位
2010至 2020年:
馬來西亞砂拉越美里衛生局營養部門高級營養師
馬來西亞砂拉越美里杜丹綜合診所營養師
馬來西亞衛生部合格愛嬰醫院倡議(BFHI)審計員
馬來西亞衛生部合格母嬰友好診所(Baby Friendly Clinics)審計員
馬來西亞衛生部認證嬰幼兒喂養咨詢培訓員
馬來西亞營養協會會員
楊麗華報導
圖片:部分取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