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馬來西亞教育部推出一項新政策,頭疼的一定是家長!!!誰能否認?
第一季度學校假期剛結束,各源流學校已經恢復熱鬧聲浪,好像忘記了在假期之前,新頒佈的教育政策,就是在4月21日之前,所有的學生必須在校服上縫製國旗,或佩戴國旗。
我的天,這是啥操作?難不成還有其他國家的校服跟馬來西亞是一個樣式?怕馬來西亞學校出去代表國家競賽時,其他國家的人不知道這校服是馬來西亞的?
還是說,需要在校服上縫製國旗來彰顯愛國精神?身邊當父母的朋友紛紛炸毛,因為這個決定,真的是讓人找不著北,不知道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如果是要體現愛國精神,那愛國精神本身是一種情感和價值觀,不應該是通過外在的物件來表達,而是發自內心的自發性。
例如,無論在哪裡,馬來西亞人聽到馬來西亞國歌奏起時,會自覺地起立(立正),這就是國民骨子裡對國家情感價值的存在表現。
可能有人會站在支持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事情,包括在校服上縫製國旗,可以讓學生時刻記住國家象徵,並激發對國家的認同感。這對於塑造學生的愛國教育,可能有積極作用。
同時,對於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來說,佩戴國旗的舉措或許能幫助學生感受到彼此都有共同的身份-馬來西亞國民,以增強凝聚力。
但是,佩戴國旗過於形式化,因為愛國的精神,不應該是通過外在符號來展示,而是應該從內心深處的情感和行為中體現出來。
如果依靠一個被強制要求佩戴的標誌,才能突顯所謂的愛國,如此一來,反而會讓學生感覺到被迫表達愛國,而缺乏自發的情感。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成才,包括體現愛國精神等等,也應該是著重在培養更多教育體系、文化交流與理解,以及對國家歷史和價值的認識,而非簡單地依賴符號標準。
教育應該更多地關注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文化認同和對國家的責任感。更深入的愛國教育,應該從教學內容、社會實踐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而非僅限於外在的象徵。
無論如何,任何政策一朝一令一夕改,都可以是讓所有人都瘋狂,至於佩戴國旗是否會在21日全面執行,那大家就靜靜看著吧!滿滿的無奈!
楓雨瀟瀟佑一年
撰寫:余梅鳳
攝影: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