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長假除了閱讀馬拉松之外,那書房還看了三谷幸喜的《笑之大學》,想看看為何這部電影堪稱為大師的代表作,也想看看大師如何將舞台劇元素,以電影的形式來呈現,沒想到卻從電影裡看見一份文字創作的堅持與精神。
這部電影99%都在拍兩個人——由役所广司飾演的劇本審查員(向阪)及稻垣吾郎所飾演的舞台劇劇本作家(椿一)。電影一開始椿一將劇本提交給向阪審查,但劇本應不符合規格而不獲批准。每天椿一依照向阪的要求對劇本進行修改,一邊又一邊,連續七天改了七遍。
這一來一往的審查和修改,讓觀眾看到,一部劇本的誕生並不只是寫寫幾個字而已。審查員有審查員的原則,作家有作家的藝術堅持,當兩者存有衝突的時候,一個作家會怎麼處理,好讓雙方達到各自的要求,同時也能滿足演員和導演的偏好及觀眾的期待,生產出無可挑剔的劇本作品。
椿一的角色讓讓書房相當感動。儘管受向阪的百般刁難,他始終拿出最好的態度,用心修改劇本,他並沒有為了達到向阪的要求而捨棄對藝術的堅持,相反的他利用條條規規,讓作品從好變得更好。存心刁難的向阪,雖然不喜歡喜劇,但在相處的過程中,他卻一點一滴地被椿一所感染,漸漸能夠理解作家的想法,開始喜歡喜劇和劇本創作。儘管如此,他還是每天對椿一提出不可能的任務。他丟給了椿一最後一個難題:寫出一部沒有搞笑的喜劇。
最後一天,第七天,椿一寫出來了,向阪被劇本逗笑了。但是椿一告知向阪,喜劇不會上演,因為椿一接到了入伍令。雖然知道劇本已經沒用了,但是椿一依然徹夜進行最後修改,這是他對自己和作品的一份尊重。椿一的態度和他的作品都實在令人叫人敬佩與佩服。
身為小小的文字工作者,那書房自對椿一的角色感同身受。能讓不喜歡喜劇的人,對編劇產生興趣,願意走進電影院去看作家的作品,看完之後深被作品和作家給感動,對作品和作家都給一個服字,這換到那書房身上的話,就是:能讓不喜歡閱讀的人,對文字作品產生興趣,願意走近一步去看文章,看完之後給文章和那書房一個“好”字,這對那書房而言是最大“獎”(榮譽)。再沒有其他能比。椿一做到了,三谷幸喜也做到了。
筆末,那書房想說,文字工作真的不是只寫寫字而已。不久前,一友人對那書房說,要寫什麼叫給AI指令,讓AI寫就可以了,非常容易快速。那書房知友人是想讓那書房工作更輕鬆而如此建議,然而那書房這麼回應對方:“這麼做的話,你還欣賞那書房嗎?這麼做的話,那書房能對得起那些欣賞的眼睛嗎?這麼做的話,那書房還是那書房嗎?”
東寫西讀
第153篇
圖文:那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