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中目前現有的鋼琴是為了給大妞練琴而買的,只是一款非常簡便可攜帶的摺疊鋼琴。音質肯定比不上專業鋼琴,但是作為練習款綽綽有餘。
其實是母親自己有個鋼琴夢,小女一年級時就給她報名嘗試,怕是自己的夢想要女兒買單,所以一直都在反覆詢問,是不是真心喜歡,幸好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鋼琴學習分為考級和不考級兩種,如果追求滿級文憑,前者必須得花上個十年八載,地方媽媽反正是看孩子表現和意願,練琴考級都是隨她喜好,也因此她對鋼琴的興致都屬於想彈就彈,沒有逼迫。
自家兒子呢,因為幼兒園給他報名廿四節令鼓,原本想說一年級開始給他學習爵士鼓,跟姐姐一塊兒前去上課,就這麼拖著拖著,近日再開口詢問之時,小傢伙一反常態表示要和姐姐一樣學習鋼琴,老媽子有些意外,不過追溯原因,倒是也能理解。
主要家裡沒有鼓,鋼琴的話隨時想彈就有,而地方媽媽彈琴純靠自學。另一半因為有吉他底子,所以左手和弦對應到鋼琴簡譜上,也能隨意彈奏出簡單的曲譜,地方媽媽靠社交媒體與另一半配的左手簡譜,彈上了幾首喜歡的流行曲。偶爾興致大發,就會開始彈琴。
小弟弟眼見大家都對彈琴有所喜愛,前些日也忍不住開始跟著簡譜彈上幾個音,琢磨這麼幾回再問他,“想學鋼琴”的原因就成形了。
好些個日子前,社交媒體上有人發出了一些質疑,類似於童年所學的無用技藝,其中貌似也包含了音樂這一塊。在地方媽媽這裡,絕對不是這麼一回事。即便只是學會幾首超簡單的曲目,從生澀僵硬到能略微連上不再彈錯這個過程,一遍遍熟悉琴鍵位置,一遍遍聽著彈奏出來的音樂逐漸連貫起來,成就和喜悅也在慢慢疊加。
而更多時候,在彈奏的過程,也似一種舒展,把那些擠壓的情緒一遍遍透過彈奏的動作煥發到空氣裡,在結束之後離開座位時,發自內心的平靜舒坦也會裹住全身,被音樂療愈這件事,是真的能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地方媽媽不會拿學習音樂這件事與“有用沒用”掛鉤在一起,當你真心喜愛之,能在音樂上連結到內在平靜,這就是學習音樂最大的回報了。
寫生•寫活
第404篇
文/圖:偽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