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飲食全攻略
有氧 重訓 斷食 減脂
怎麼吃才真正有效?(上)

在追求健康與體態管理道路上,運動與飲食永遠是密不可分的一對“搭檔”,但不同類型運動,對營養的需求截然不同;而面對流行的飲食法如輕斷食,如何搭配運動,才能真正達到燃脂或增肌效果?即便努力運動與控制飲食,體脂肪遲遲降不下來,又可能隱藏著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盲點?

專業營養師蕭吟姿(Gigi)受訪時,從不同運動類別出發,教大家在正確時間吃對食物,打造專屬理想體態,無論是正在減脂、增肌,還是維持健康,都能事半功倍。

不同運動類型,吃的內容和時間也一樣嗎?

進行有氧運動如跳繩,身體主要靠碳水化合物來提供能量。

她說,不同的運動類型,對“吃什麼、什麼時候吃”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若你是做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有氧操或跳舞這類活動,身體主要會靠碳水化合物來提供能量。所以在運動前,吃一些容易消化的碳水,如香蕉、麵包、燕麥,可以幫助你更有力地撐完整場,不容易中途疲累。

在進行有氧運動前攝入香蕉,有助於更有力氣撐完整場,不容易中途疲累。

若運動時間超過一小時,建議加點蛋白質,例如一杯低脂牛奶或無糖豆奶,能提供多一點耐力。

運動後可適時飲用豆奶或優格等小食。
運動後可適時飲用豆奶或優格等小食。

在做完有氧運動後,最主要是“恢復體力”和“補回所消耗的糖原”,這時候補充一些碳水和蛋白質組合最恰當,如一杯豆奶配三明治,或香蕉加優格,不需要太複雜,也不必特別精確比例。

但若接受的是重量訓練,如重訓、器械訓練、CrossFit或阻力訓練,那身體除了需要能量,還會啟動“肌肉修復”機制。簡單來說,每次訓練都在“撕裂加重建”肌肉,這時候蛋白質的角色就顯得特別重要。

蕭吟姿說,運動前除了攝入碳水,也需要加入一些蛋白質,幫你減少肌肉分解情況。而運動後30分鐘,是“黃金修復窗口”,吃進去的營養,會被更有效率地修復肌肉。

這時推薦碳水和蛋白質一起吃,且比例是碳水:蛋白質=3~4:1。像糙米飯加個雞胸肉,或南瓜加豆腐、無糖豆漿加燕麥,簡單又方便。”

她說,若只是做一些低強度活動,像拉筋、瑜伽、或飯後散步,那就沒那麼講究。運動前可以不吃或吃輕食,運動後只要補充水分,或攝入一些蛋白質,如一顆水煮蛋或一杯豆漿就已足夠。

報導:楊麗華
部分圖片取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