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數據 時代警鐘
能源革命 刻不容緩(上)

氣候變遷已成為人類邁向永續發展的重大威脅,世界各地目前面臨著暴風、洪水、野火和熱浪等災難性氣候事件。為了因應氣候緊急狀態,全球193個國家及歐盟簽署了《巴黎協定》,定下2050淨零排放目標,承諾將致力於減少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地球溫升幅度控制在攝氏1.5oC或第二道門檻2.0oC。

然而,在2024年12月結束之前歐盟氣候檢測機構根據資料確認,2024年是歷來最熱的一年,也是年均溫比工業化前高攝氏1.5oC的第一個歷年。異常高溫延續至2025年,2月16日地球海冰面積再創新低,地球生態系已經從一般門診進入加護病房。

要想在2050年實現淨零目標,讓地球生態和人類社會達成永續,全球能源系統轉型勢在必行。
為此世界各國必要抓緊腳步,發展新能源。

能源佔溫室氣體排放四分之三

全球溫室氣體(GHG)排放量從1990年至2021年增長了51%,2021年,全球GHG總排放量為52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的气候观察(Climate Watch)項目,於2024年公佈了最新碳排數據分析(圖表1),該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主要GHG排放來源可追溯到五大經濟區塊,即:能源、農業、工業過程、廢棄物及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

其中能源領域是最大的排放源,占全球排放的75.7%。能源領域包括了:電力和供熱(29.7%)、交通運輸(13.7%)、製造和建築業(12.7%)建築(6.6%)、逃逸排放(化石燃料生產或傳輸過程中釋放的溫室氣體)(6.6%)、其他燃料燃燒排放(4.4%)及國際船舶航運(2%)。

WRI網頁的動態圖表還從各個領域中分析哪些具體活動(或最終用途)是排放的主要貢獻者。例如,住宅建築是能源領域最大排放源,占全球排放的12.5%。這包括家庭用電所產生的排放以及直接使用化石燃料的排放,如使用天然氣烹飪。能源領域另一個主要GHG來源是陸路交通,占全球排放的12.2%。

非能源行業占全球排放的四分之一。農業是繼能源之後排放量第二高的領域,占全球排放的11.7%。農業的主要排放源包括:牲畜養殖和農業土壤中的甲烷排放、土地使用變化、稻糧種植及焚燒。工業過程占全球排放的6.5%,這包括化學與石油化工、水泥等生產的排放(但不包括能源使用)。至於廢棄物排放,如廢水和垃圾填埋場中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占全球排放的3.4%。

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占全球排放的2.7%。這個淨總量包括土地和森林釋放的排放,例如,當樹木被砍伐或有機物質在土壤中分解時,以及森林生長過程中從大氣中移除的碳。因此,該領域的總排放(不包括碳移除)高於這裡顯示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