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優勢與潛能
馬來西亞是一個小型開放型經濟體,砂拉越作為國家其中一員,在2022年為國內生產毛額做出9.1%的貢獻,雖不是最收入最高者,但在能源轉型方面卻是領頭羊,這不僅是對國家,對婆羅洲和東盟來說砂拉越在能源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砂能源與環境永續發展部(MEESty)副部長拿督哈茲蘭回答Mahesh Swaminathan時表示,砂拉越被賜予豐富天然資源——遼闊幅員上有森林、濕地和海域,這些天然資源在應對氣候變遷的自然解方中扮演了碳匯的角色;陸地上三百多條河流水資源豐沛,為水力發電提供了舞台;因近於赤道常年陽光普照,能捕獲太陽能;還有風、生物質等可補充不足之處,天然氣可作轉化的過渡。這些資源提供了至少八種不同形式的能源選擇,讓科技解方得以施展,使砂在能源轉型上佔了優勢和潛能,其中水力發電是最有利(力)的支撐。

砂能源結構現況
砂拉越的主要能源供應者是隸屬於砂政府的砂能源公司(SEB),該公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再生能源開發公司,也是我國最大的再生能源供應者。在2010年,砂能源供應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煤炭、柴油和天然氣,分別貢獻了35.7%,11.3%及44.2%的能源,支撐了砂92%的電力需求。而在2020年,砂能源供應發生180度的轉變,化石燃料能源供應的佔比減少了60%,相反的水力發電從2010年的8%增加到68%,兩者的角色大對調。
2024年,SEB在砂的可用總裝機容量約為5,745兆瓦(MW),最大電力來源是水力發電(68%),三座主要水電廠——峇當艾、巴貢、姆倫水壩的發電量為3,452兆瓦,輔以本地的熱能資源(天然氣與煤炭)。砂拉越有三座燃煤電廠,分別為:實仁甲燃煤電廠(210兆瓦);沐膠燃煤電廠(243兆瓦);萬年煙燃煤電廠(578兆瓦)。加上民都魯天然氣電廠(280兆瓦)和美裡電廠(50兆瓦)。
這八座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為4,640兆瓦,連接至砂拉越電網(即連接發電廠與各城市、鄉鎮配電網的超高壓輸電線與變電站系統)以確保能源安全與多元性。此外,為了滿足林夢與老越北部地區的用電需求,當地還設有兩座城市-鄉村混合的柴油與小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43.5兆瓦。另外預計2028年完工的巴類水壩,將為砂拉增加1,285兆瓦電力。砂拉越擁有足夠的能源來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社區經濟發展。
报道:戴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