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善道(4):婆羅洲超級發電站 傳輸才是主要挑戰

砂拉越政府已在能源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以推動社會經濟與能源轉型。這一目標也支撐了砂拉越更宏觀的願景——在2030年實現10吉瓦電力產能,在2035年達到15吉瓦。砂拉越致力通過可負擔、可靠且可持續的能源,成為東盟能源樞紐和氫能經濟的領航者,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四支柱推進轉型

砂能源轉型架構宏大動作也大,所面臨的批評與挑戰自然不少。環保團體關切工業活動增加可能對生物多樣性與當地生態系造成衝擊。此外,對於碳捕集與氫能技術的可行性與成本效益,外界也存在疑慮。但有技術業者認為,這些是鞏固經濟成長與確保能源安全的一步,砂拉越比我國其他區域先行一步,不依賴聯邦政府撥款,自己動起來。已發展國家在能源轉型方面迅速前進,發展中國家若不抓緊腳步,恐怕無法達成淨零承諾。

能源產業上下游發展預期將帶來顯著經濟效益,但另一項關鍵問題是資金來源。砂政府是否具備足夠財力來維持諸多項目?新興企業的規模與經驗是否能維持砂在國際的競爭優勢和定位?

砂能源自然砂能源與環境永續發展部(MEESty)副部長拿督哈茲蘭在EIC連結婆能大會上表示,砂能源轉型以政策與法規、金融投資、科技與基建、技術與才能四個支柱作為能源轉型的推進器。新能源的加入需要新技術來操控,人力資源也需要改變,政府與本地教育機構合作,為人員提供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此外,與砂合作的外企也自設培訓部門,將國外技能帶入本地工業。

新能源需要新基設才能建立完整的供應鏈,電廠、基地、輸電站、油汽站、機器設備這些都需要上億資金。但從拿督哈茲蘭的分享,在資金方面砂政府有其解決辦法:“國內外許多金融機構樂意為永續項目提供融資,私人企業也積極投入資金合作,一些高排放國政府為急於脫碳,以提供高額援助金鼓勵企業發展永續項目,比如:日本和韓國由於國內資源有限,於是往外尋找解方,為企業海外項目提供至少五十億美元直接援助金,這類資金政策解決了砂兩項氫氣計劃的資金問題”。

過去砂電力產業採用垂直整合的壟斷系統運作。但如今政府逐步推動市場自由化,並進行私有化改革,吸引投資,鼓勵獨立電力生產商參與,政府與私企的合作是另一個資金解決方案。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20250508-16-02.jpg
2025年EIC婆羅洲能源大會邀請能源業者對能源轉型與東盟電網分享策略與看法。左起:EXS Synergy執行總裁Fariruz Yahaya、砂能源資源(SEB子公司)營運總監Alvin Lim、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T PLN(Persero)電力系統規劃執行副總裁Bapak Warsono Mustam Martono、亞洲開發銀行顧問Ric Austria及東盟能源中心項目經理Prihastya Wiratama

東盟電網必要嗎?

先不論水力發電“綠不綠”,國際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署(IRENA)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均將水力列入再生能源範疇,水資源能透過水循環持續補充,大壩與水輪機設備可使用數十年,水力發電尤其是抽蓄水力發電(pumped hydro),在電力系統中可當作儲能系統,平衡太陽能與風能的間歇性供電,是穩定能源系統的關鍵。

砂拉越犧牲大片森林,蓋建了幾座水力發電站,所達電力產能超過砂拉越人民所需,因此砂拉越可以將剩餘的能源出售到其他地方。“在當前對可持續社會經濟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的背景下,水力發電在推動電網互聯的過程中顯得極具價值。電網互聯將使互聯國家能夠共享我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這不僅有助於避免區域內的衝突,還能讓這些國家的產品及其相關產業更加環保,從而促進整個東盟地區的能源轉型。”砂能源資源(SEB子公司)營運總監Alvin Lim表示SEB的願景是將砂拉越打造成“東盟的電池”,與區域鄰國和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一個共享永續的未來。

東盟電網互聯之所以必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在推動能源轉型方面扮演了核心角色。此外,跨境互聯的另一大優勢,是它有能力解決再生能源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舉例來說,像水力和地熱這類資源,由於地理、地質、氣候等因素而分佈不均。電網互聯能夠幫助平衡這種不均,確保各地的工業中心能夠穩定取得所需的再生能源,以及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同樣地,透過互聯,我們能夠推動一個公平且永續的能源轉型進程。

Alvin也認為,“區域連結”除了將焦點放在跨國互聯之外,境內的互聯電網建設也同樣重要,也應該將沙巴納入互聯規劃之中,這樣才能確保在國家內部也有穩定的再生能源供應。Alvin的這番回答,或許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理解,能源資源不均就像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貧困,富裕者是否要將財富與貧困者分享?

東盟電網互聯圖。

長期規劃的挑戰

婆羅洲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基地,除了砂拉越之外,加裡曼丹具有的能源潛能也不少。然而,無論是在島內還是透過區域互聯,對於東盟東部增長區的互聯來說,挑戰不在於發電,而是在於如何將這些電力傳輸出去。

亞洲開發銀行顧問Ric Austria在分享對東盟電網的看法時表示,長期規劃是眾多挑戰之一。奧地利在電力傳輸規劃、運營、電壓模擬與分析、設計與工程等領域擁有超過39年的經驗,他簡單解釋長期規劃的重要性:“當你思考輸電線的設計,架空輸電線的最低使用年限是40年,若保養得當可使用80年甚至100年。因此,為了最大化輸電線的使用效益,我們必須確保選擇正確的輸電線容量。不過度設計,讓輸電線容量遠超過未來實際需要;也不設計過小,導致五年或十年後才發現不夠用,還得重建更大容量的線路。

“容量設計的合理性”不是隻針對單一的互聯線,而是需要評估整個電網與互聯系統。這也包括整個婆羅洲地區,以及將來可能與之互聯的其他島嶼與國家。婆羅洲要預測未來的電力需求,未來是多久?當今的實務上,國際間的長期電網規劃通常是以20到25年為時間範圍。如果規劃能夠延伸至未來20或25年,那麼即使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這樣的長期視角至少可以讓我們大致掌握這些輸電項目的效益與合理性。

因此,我們需要蒐集與掌握關於未來可能發生情況的資訊與知識,特別是針對單一島嶼或多島嶼的挑戰,比如:這些島嶼是否會各自建立同步電網(交流AC)?跨島輸電通常採用直流DC輸電,因為DC是非同步的,不會影響其他電網的穩定性。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如何有效地進行互聯?當情況不只是單純的“一島對一島”,而是一個島上有多種能源組合,要連接到多個不同島嶼與國家,那麼要怎麼實現這種多邊能源交換(multilateral exchange)?

電氣化、智能化、多元化能源組合是新能源發展趨勢。

新能源組合挑戰

現在有越來越多新型能源加入到能源組合(Energy Mix)中,這是一個全球普遍面對的挑戰。長久以來,我們依靠大型電廠的輸電供應能源,像燃煤電廠、燃油電廠、核能電廠,這些電廠規模龐大,且位置固定,所以過去的輸電網長年使用基本上不太需要變動或擴建,因為原有的電網已足夠應付電力需求。

然而現在隨著能源組合的轉變,多種能源將加入,例如離岸風電、太陽能、陸上風電等,能源種類與分布地點也都改變了。要如何擴展輸電網,來因應新的能源格局呢。對於像印尼這樣由眾多島嶼構成的地區而言,挑戰更大,雖然海底電纜技術已經有很大進步,但還是存在很多挑戰,比如如何將這些新技術有效地納入整體電網設計之中?

技術進步的速度非常快,導致“如何規劃與設計未來電網”成為一項巨大挑戰。我們既要納入這些新技術,又要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這是能源轉型中最關鍵的任務之一。

長期規劃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還包括:市場設計、法規制度、資金與財務模型、未來未來能源市場樣貌等等,這些全都是長期輸電規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面向。

多邊合作融資挑戰

另一個挑戰是為具有多邊目標的輸電項目尋找資金來源。若是雙邊互聯的話,相對來說就簡單多了,因為只涉及兩方:一方送電,另一方受電。某一方建設輸電線、支付建設費用,並透過向另一方售電來回收成本、獲取利益。但多邊互聯情況較複雜,涉及不同國家與地區的多個電源來源,要整合多個來源,並將電力輸出到島外多個地區,必須設計一個多邊輸電系統。

問題是,這樣的系統該如何籌資或融資?又該如何建設?在這種情況下,常用的一種工具就是所謂的“專案公司”(Special Project Vehicle)。

多邊合作還關係到各國之間的合作關係,東盟有十個成員國,每個國家的背景、條件、立場、動機和關注點受不同,要怎麼協調監管也是非常考驗的事。參加大會的各國代表都認為淨零目標必須各國之間相互合作才能達成。

新能源時代已到來

化石能源弊端盡顯,危害環境、不可再生、供給不穩定,所以能源革命轉型是必要的。能源革命轉型並不只發生在砂拉越,全馬全球都在進行中,這是一個世界能源發展的大趨勢。它沒有要或不的選擇,而是必須做的事,問題是怎麼做。能源革命包含了能源供給、能源消費、能源市場、能源使用、能源技術、能源系統等多方面的大規模變革。從全球策略、國家策略和地方策略,能明顯看出新能源的發展趨勢除了低碳潔淨之外,還要電動化、智能化、高效率、結構多元化,不再似傳統能源那樣,由單一能源主導地位,因為各種新能源各有優缺點,需要多元能源組合的互補才能更好地應對“能源三難困境”,平衡能源安全、能源公平以及環境可持續的三角關係。

當我們要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會先看看自己有什麼、缺少什麼、有哪些機會和風險。婆羅洲和東盟國家成員國每個的國情都不同,我們有的別人沒有,別人有的我們沒有,何不結合各國不同的力量和資源,來共同應對第三次能源革命,緩和氣候危機?電網互聯,東盟不是唯一,世界各地都有能源跨區輸送項目。砂拉越的能源轉型,是與國際目標和政策保持一致。

砂總理拿督巴丁宜阿邦佐哈裡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要永續,我們也要發展”。這句話並不特別,但我卻印象深刻。砂拉越對能源轉型的雄心和野心路人皆知,它以自身具備的天然資源和條件,大力發展能源經濟,在達到聯合國目標的同時,以資源換取財富。對砂拉越來說淨零猶如一個致富和改變未來的機會,得把握。然而我們需要付出代價,以生態來交換,我們要永續,我們也要發展,要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需要更多能源,還是應該更關注自然解方,擴大森林區?永續和發展這個天秤要持平是淨零的初心。

报道:戴舒婷

下篇再續

Sahifa Theme License is not validated, Go to the theme options page to validate the license, You need a single license for each domain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