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支柱推進轉型

2025年EIC婆羅洲能源大會邀請能源業者對能源轉型與東盟電網分享策略與看法。左起:EXS Synergy執行總裁Fariruz Yahaya、砂能源資源(SEB子公司)營運總監Alvin Lim、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T PLN(Persero)電力系統規劃執行副總裁Bapak Warsono Mustam Martono、亞洲開發銀行顧問Ric Austria及東盟能源中心項目經理Prihastya Wiratama。

四支柱推進轉型

砂能源轉型架構宏大動作也大,所面臨的批評與挑戰自然不少。環保團體關切工業活動增加可能對生物多樣性與當地生態系造成衝擊。此外,對於碳捕集與氫能技術的可行性與成本效益,外界也存在疑慮。但有技術業者認為,這些是鞏固經濟成長與確保能源安全的一步,砂拉越比我國其他區域先行一步,不依賴聯邦政府撥款,自己動起來。已發展國家在能源轉型方面迅速前進,發展中國家若不抓緊腳步,恐怕無法達成淨零承諾。

能源產業上下游發展預期將帶來顯著經濟效益,但另一項關鍵問題是資金來源。砂政府是否具備足夠財力來維持諸多項目?新興企業的規模與經驗是否能維持砂在國際的競爭優勢和定位?

砂能源自然砂能源與環境永續發展部(MEESty)副部長拿督哈茲蘭在EIC連結婆能大會上表示,砂能源轉型以政策與法規、金融投資、科技與基建、技術與才能四個支柱作為能源轉型的推進器。新能源的加入需要新技術來操控,人力資源也需要改變,政府與本地教育機構合作,為人員提供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此外,與砂合作的外企也自設培訓部門,將國外技能帶入本地工業。

新能源需要新基設才能建立完整的供應鏈,電廠、基地、輸電站、油汽站、機器設備這些都需要上億資金。但從拿督哈茲蘭的分享,在資金方面砂政府有其解決辦法:“國內外許多金融機構樂意為永續項目提供融資,私人企業也積極投入資金合作,一些高排放國政府為急於脫碳,以提供高額援助金鼓勵企業發展永續項目,比如:日本和韓國由於國內資源有限,於是往外尋找解方,為企業海外項目提供至少五十億美元直接援助金,這類資金政策解決了砂兩項氫氣計劃的資金問題”。

過去砂電力產業採用垂直整合的壟斷系統運作。但如今政府逐步推動市場自由化,並進行私有化改革,吸引投資,鼓勵獨立電力生產商參與,政府與私企的合作是另一個資金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