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堡 迎新面貌
此外,位於斯裡阿曼愛麗絲堡以第二任白人拉惹查爾斯妻子愛麗絲命名,建於1864年,是當地象徵性建築。古時的愛麗絲堡主要用於監視巴魯河面,以方便抵禦海盜或敵人侵襲。經百年荒廢失修後,“傷痕累累”古堡在2015年正式完成修復工作,以新面貌示人。

許妙卿透露,在遊覽景點過程中,導遊安排遊客了解每個城市地區的歷史文化、本地市集體驗如逛詩巫中央市場、尼亞國家公園生態探索,還有一些具地方特色的互動式行程,以及尋找當地美食指南,這包括品嘗泗裡街大頭蝦面、詩巫福州美食、美裡原住民風味等。


“跨城市多站式”設計,不僅提高遊客旅遊逗留天數,也將遊客的消費足跡擴展至以往較少涉足的中小城市。旅途中,遊客在地方市集選購土產、品嘗道地小吃、入住本地民宿或酒店,無形中刺激零售、餐飲、住宿等多個相關行業發展。

文化生態 雙線並行


她說,不同於傳統旅遊,此項目融入與原住民文化、生態旅遊互動的行程,讓“看風景”變成“參與故事”。例如遊客走入世界知名的尼亞國家公園,探索原始壯麗的石洞,親睹古代人類的生活遺跡,還有在市集上,當地原住民攤販親自介紹如何挑選及享用碩莪蟲、本地野菜和熱帶水果。
透過味蕾,遊客得以接觸砂豐富民族拼圖,也讓原住民手工藝、農產品等進入更廣泛的旅遊消費鏈中,提升其經濟能見度。
她透露,“探索砂拉越”旅遊項目主打深度游概念,特別受中高端自由行旅客、小型旅遊團體、親子家庭以及銀發族青睞。他們更看重結合文化與自然的慢旅行風格。數據顯示,來自台灣、新加坡、香港遊客尤為喜愛此路線。
在砂各省鎮 地標打卡

她表示,自推出以來,“探索砂拉越”項目反應不俗,已接待多個海外團次,尤其獲得來自台灣遊客好評如潮。遊客們紛紛表示,這次旅程打破了他們對砂拉越僅限“貓城古晉”的既定印象,真正了解到每個城市及其他地區的獨特魅力。


美裡的海馬地標、詩巫的天鵝雕像、泗裡街的大黃梨、斯裡阿曼的白鴿雕塑、古晉的大白貓,這些象徵著當地的地標,也成為遊客爭相打卡的視覺記憶點。



報導:楊麗華
圖片:受訪者提供
部分取自砂旅遊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