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喝好 善用飲食
緩解體內慢性炎症(上)

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常常伴隨著身體反覆無常的發炎反應,讓患者飽受關節疼痛、疲倦甚至免疫功能失調的折磨。除了藥物治療,越來越多專家開始關注——飲食是否也能成為減緩發炎的關鍵?今天專業飲食治療師李娉霓從“抗炎飲食”基礎出發,剖析哪些食物能調節免疫、哪些觀念又是誤解,帶您從吃開始,找回身體的平衡。

抗炎飲食是什麼?真的能減少炎症反應?

許多人好奇:“抗炎飲食到底是什麼?它真的能減少身體的炎症反應嗎?

李娉霓受訪時透露,其實抗炎飲食並不是某一種固定的飲食,而是一種以降低慢性、低度炎症為目標的飲食模式。這種慢性炎症常被形容為“沉默的火”,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共同根源,包括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甚至是癌症。

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來說,這種慢性發炎更是生活中的常態。雖然飲食無法“治愈”炎症,但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減壓、充足睡眠,抗炎飲食可有效降低體內的系統性炎症水平,進而改善身體狀況。

脂肪也是關鍵:Omega-3真的有抗炎作用嗎?

談到抗炎飲食,許多人會首先想到大量蔬果的攝取。但其實,脂肪尤其是Omega-3與Omega-6脂肪酸的平衡,才是其中的核心關鍵之一。那麼,Omega-3真的有抗炎作用嗎?她說,答案是肯定的。Omega-3脂肪酸(如EPA、DHA)具有明確抗炎作用,能夠減少體內“促炎物質”生成,幫助調節免疫系統與炎症反應。

不過,她說,民眾必須了解Omega-6脂肪酸(如亞油酸、花生四烯酸)雖然對身體有功能性價值,但若攝取過量,反而容易誘發發炎反應。現代飲食中,高度加工食品和植物油常導致Omega-6攝取遠高於Omega-3,造成比例嚴重失衡。

亞麻籽是抗炎食材盤裡不可或缺的食材。
核桃是常見Omega-3來源。
高度加工食品和植物油常導致Omega-6攝取遠高於Omega-3,造成比例嚴重失衡。

“因此關鍵不是誰好誰壞,而是要攝取比例平衡,避免Omega-6攝取過量、Omega-3攝取不足,讓身體免於長期處於發炎狀態。”

番茄、茄子真的會加重炎症?這是誤解嗎?

另外,網絡上常流傳一個說法:有些蔬菜,如番茄、茄子,可能會加重發炎反應。這是真的嗎?

她說,這其實是一個常見誤解。這個說法源自這些蔬菜屬於“茄科植物”,含有一種名為“茄鹼”的植物生物鹼。但實際上,這些食材中的茄鹼含量非常低,對於健康人而言,並不會引發炎症反應。

只有極少數對茄科植物敏感的人,或是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個體,可能會在食用後出現不適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應避免這些蔬菜。

她說,相反地,番茄中富含的番茄紅素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有助對抗自由基和減緩炎症反應。茄子中的花青素也同樣具有抗炎作用。因此,沒有特別不適反應的人,無需刻意避開茄科蔬菜。

楊麗華報導
部分圖片取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