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摸魚手冊

高中畢業後,有一段時間我完全不知道以後要繼續升大學深造,還是直接投入社會工作。雖然受同齡人的影響,我當然也有繼續升學的想法,但心裡一點頭緒都沒有,不知道該讀什麼專業,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那個階段的我,內心就像一張白紙,對未來一片迷茫。

為了不讓自己整天發呆想這些問題,我決定先去找份兼職,體驗一下社會。我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奶茶店打工。原本以為會很充實,畢竟印象中的奶茶店總是人來人往,應該沒有什麼偷懶的空檔。但真正開始工作後,卻發現現實和我想象中的差太多。

我是新手,店裡原本就有六七個人,加上我一個,對一個小小的奶茶店來說,其實是人手過剩的。其他員工都有自己的任務,而我就被安排“有誰需要幫忙就去幫忙”。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自由,但實際上特別模糊。心裡忍不住想:“所以,如果沒人說需要幫忙,我是不是就可以坐在角落等下班?”我不喜歡這種模糊不清的指令,比起讓人自己去猜,我更喜歡別人明確告訴我該做什麼。

幾天下來,我實在忍受不了那種整天坐等時間流逝、沒有實質工作內容的感覺,於是鼓起勇氣提出辭職。那時候的我,還不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麼,但至少知道了——“我不喜歡無所事事的工作”。

一個月後,朋友小佳突然問我:“要不要一起去一個恐龍展打工?只是兩個月多的臨時展覽。”我猶豫了一下,畢竟這種展覽性質的工作聽起來就很陌生。不過我心想,反正不一定會被錄取,就陪她去面試看看吧,也算是一種新體驗。
很快到了面試那天,我們如約到了指定地點,也見到了負責面試的負責人。溝通之後,出乎我意料地,我們兩個都被錄取了。我被分配到售票處,小佳則去了售賣玩具的區域。一聽到我們被分開,我的心頓時揪了一下。因為我知道自己馬來語和英語都不太好,售票處這種要直接跟顧客溝通的位置,對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剛開始工作的幾天,我有一個性格很外向的搭檔,他總是很自然地接待顧客,我只需要站在旁邊幫忙撕票、收錢,幾乎不用怎麼說話。但好景不長,第三天他臨時請假,老闆看到了我一個人站在櫃檯前發愣的樣子,什麼都沒說,只是輕輕拍了拍我肩膀,說:“你可以的,試試看。”

我哪敢說不可以?只能硬著頭皮開工。那天一整天,我幾乎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臉都快笑僵了。一開始只能結結巴巴地說幾句英語,馬來語更是支離破碎。每來一個顧客,我都在心裡祈禱他們能看懂我的手勢和微笑。但沒想到,一天下來,我居然“活”過來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開始主動學習常用的售票用語,向同事請教,甚至回家後還上網查句子怎麼說。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一個人應對一整天的顧客,還能和一些常來的客人寒暄幾句。有天快結束營業時,老闆走過來說:“我就說你可以的。”那一瞬間,我心裡暖得不行,原本以為自己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居然真的做到了。

那兩個月半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卻成為我人生中一段非常珍貴的回憶。我遇見了很多不同的人,嘗試了以前不敢嘗試的事情,也在挑戰中逐漸認識自己。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裡,我也終於下定決心報考大學,並認真準備申請。

打工結束那天,我站在恐龍展最後一個即將關閉的售票窗口,看著空盪蕩的展廳,有點不捨,也有點感慨。就像一個章節即將翻篇,新的篇章即將開始。回到家後,我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打開信封的那一刻,我仿佛聽到過去那個迷茫的自己輕輕說:“你看,你走過來了。”

◎霸湖